伴隨著義和團最後的呐喊聲和八國聯軍入侵的槍炮聲,中國跨入了20世紀的第一年1900年。這似乎預示古老的中國將延續著自19世紀40年代開始的民族危亡、救亡圖存、舊與新、革命與反動的搏殺的格局。於是,在20世紀的第二個年頭的1901年,清朝政府不僅被迫與八國聯軍簽定了辛醜條約,而且,清朝政府迫於西方列強的壓力和維護自己統治的需要,開始了“預約變法”,頒布了一係列改革措施,實行了所謂的“新政”。並在1905年提出了“預備立憲”。但這一切並未延緩清朝被推翻的進度。也是在1905年,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對各個革命團體進行整合,成立了中國同盟會這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一時間,在中國大地到處燃起更加猛烈的反清烈火。清朝政府搖搖欲墜。

終於,在20世紀的一十年代之初的1911年,即爆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敗的清朝政府,結束了統治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製。並於1912年建立了共和政體的中華民國。此後,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使革命黨人又進行了多次反袁的革命,雖然均以失敗而告終,但卻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基礎,即使是袁世凱的複辟也僅僅當了八十三天的皇帝就告破產,袁世凱也一命嗚呼。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1919年5月4日,以巴黎和會中國出讓山東主權為導火索,終於爆發了反帝反封建、傳播科學民主的偉大的五四新文化運動。

五四運動使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內形形色色的新思潮在中國得以傳播,並奠定了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思想理論基礎。在20世紀20年代的第二個年頭的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領導發動了一係列工人運動、農民運動。並幫助孫中山先生改組了國民黨,實行了第一次國共合作,進行了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即北伐戰爭。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人認識到掌握革命武裝的重要性,先後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建立了工農紅軍。並利用國內軍閥混戰的機會,進行武裝割據,創建了以井岡山為中心的大片大片的革命根據地,建立了湘贛鄂等蘇維埃紅色政權。

20世紀30年代是民族矛盾和階級鬥爭交織在一起的年代。1931年9月18日,發生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東北的事件。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整個東北全境迅速淪陷。與此同時,國民黨卻出動大批軍隊進攻中央蘇區,先後進行了五次對蘇區的“圍剿”。工農紅軍積極進行反“圍剿”鬥爭,這就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由於王明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幹擾,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撤出根據地,開始了二萬五千裏長征。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幾路工農紅軍先後於1935年、1936年勝利會師於陝北革命根據地。麵對全國人民高漲的抗日呼聲,中國共產黨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正確主張,得到全國各階層人民的熱烈響應,並在要求抗日的國民黨軍隊中產生了積極影響。從而於1936年12月12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東北軍和西北軍的官兵發動“兵諫,”活捉蔣介石,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西安事變以和平方式解決,促進了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1937年7月7日日寇發動“盧溝事變”,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標誌著全中國的全麵抗日戰爭的爆發。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認,國共進行了第二次合作,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第八路軍,與國民黨軍隊統一了番號,並肩作戰,共同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20世紀40年代上半期,是抗日戰爭從艱苦卓絕到走向勝利的階段。當然,國共兩黨之間摩擦與反摩擦的鬥爭時有發生,始終存在,使民族戰爭中交織著階級鬥爭。經過八年的浴血奮戰,伴隨著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1945年8月,中國人民也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抗戰勝利後,麵對全國人民一致要求和平的呼聲,國共兩黨開始了以和平建國為目標的談判,並取得了某些共識,達成了多項協議。但依持軍事優勢的國民黨不想放棄其一黨的專政統治,一心想消滅共產黨,並於1946年6月開始向共產黨軍隊和各解放區發動全麵軍事進攻。從此,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即解放戰爭爆發了。然而,與國民黨、蔣介石企圖在短時間內消滅共產黨、解放軍的願望相反,國民黨的軍隊卻是在戰場上屢屢失利,節節敗退。中國人民解放軍僅用了三年多的時間,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就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要力量,推翻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解放了全中國。在20世紀的最後一年的1949年建立了嶄新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從而使中國進入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