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刀的傳說(1 / 2)

張一凡十六歲了,自從他被師父撿回來之後,每過一年,他師父就種一棵樹,而今已經有十六棵了。

張一凡的名字是師父取的,不像那些傳說裏麵被撿到的孩子身上有什麼身份證明啊玉佩啊什麼的,張一凡就連身上的裹著的布都有點爛。張一凡的師父倒是毫不避諱,在張一凡懂事的時候就告知他是被撿來的。師父的誠實倒是讓張一凡不好再深究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而多年後張一凡得知師父是因為不想張一凡問自己媽媽去哪了這種問題才如實告知他是被撿的,顯然在這個幾十年的光棍看來,這個問題更難回答。

師父是一個武者,江湖上玩刀的被稱為刀客,玩劍的被稱為劍客,行俠仗義的是俠客,跟著大官人幹事的是門客。這個武者,張一凡覺得是師父自己給自己封的。師父在一家鏢局做事,本來師父是長期坐鎮鏢局的,輕易不出鏢,隻是有一次,押鏢的一個鏢師突然拉肚子,隻好臨時讓師父去頂替。鏢局多年沒被劫鏢,正好趕上了師父押鏢這一趟,鏢被劫了,所幸師父趁劫匪不注意跑了,然後路上就撿到了張一凡。回到鏢局後,師父種了一棵樹,以此緬懷被劫的鏢。

張一凡想過,鏢被劫了,怎麼師父沒被解雇,還依然留在鏢局。師父的解釋是,賠了錢。天大的事,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事。可是你沒錢啊,張一凡這麼說到。他太清楚師父那點家底了。師父看著遠方,深沉的說,所以我被留下來了,從工錢裏麵扣啊。張一凡說,師父你武功這麼差,怎麼還教我練武功啊。師父說,你知道吃青菜對身體好麼?張一凡說,知道啊。師父說,可你還是不吃青菜啊。練武是一個道理,我雖然武功差,但是我懂得多啊,我隻是不能運用出來罷了,教給你,說不定你就運用出來了呢?你看你學的也挺好的嘛,再過幾年就能打贏我了。張一凡糾正師父,我現在就能打贏你了。師父倒一點也不在意,所以啊,我教你武功,不一定我就要會,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你能學到多少,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張一凡覺得,也是這個道理。

江湖上流傳著一個傳說,隻要得到那把刀,就能統治武林。可是流傳了數百年,也沒人見過那把刀,那把刀的名字,樣子,都無從知曉。但這個傳說是真真實實存在的。人對於未知事物天生的敬畏,讓這把沒人見過的刀,在江湖中卻久負盛名。張一凡心想,說不定是個菜刀呢。就在所有人都在猜測那把刀究竟是個什麼聖物的時候,江湖上傳出消息,有人找到那把刀了,這消息壓根不用宣傳,一夜之間整個江湖都沸騰了。連張一凡待的這個小鏢局也知道了這個消息。雖然大部分人都是沒有機會去爭奪那把刀的,但是,看熱鬧還是可以的。師父說,一凡,你去看看。張一凡說,好的師父,去哪看。師父說,我怎麼知道,我又不去。張一凡說,那我不知道地點,我怎麼看。師父說,這事江湖上傳的沸沸揚揚的,你出去之後就往人多的地方湊,總會知道的。

就這樣,十六歲的張一凡離開了鏢局,離開了師父,去湊熱鬧去了。

張一凡一路上盡量往人多的地方湊,想從別人口中聽到到哪去看那把刀,可是,說那把刀的人很多,但卻都很默契的沒有說地點,張一凡仔細想想,要是自己得知了一個寶物的藏身地,而別人都不知道的話,自己也是不會把地址告訴別人的。所以雖然說那把刀的人很多,但是卻沒人說去哪能找到那把刀。不過張一凡除了聽別人說那把刀之外,還得知了一個消息,那就是擂台大賽。擂台是江湖四大世家之一的皇甫家擺的,為了給皇甫家的小女兒招親。這種事在江湖上屢見不鮮,但因為這次的對象是皇甫家的小女兒,讓這事顯得有點吸人眼球,江湖上誰都知道皇甫家的小女兒脾氣有多差,性格有多壞,長得有多醜。張一凡卻不知道,於是他就問別人,這皇甫家的小女兒怎麼樣。別人的回答是,脾氣差,長得醜。張一凡說,你怎麼知道的。路人說,你不信你去問別人啊,大家都知道。張一凡是個很耿直的人,他又連著問了好幾個人,結果回答都是一樣的,可是具體的卻也都形容不出來,都是因為別人這樣說,所以他就這樣覺得。這是張一凡頭一次覺得流言的力量是這麼強大。師父說,讓自己去人多的地方,那個皇甫家的擂台大賽肯定很多人去,去那說不定就能打聽到那把刀的下落。張一凡立馬往皇甫家的方向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