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培養孩子的各種才能,其目的就是讓孩子將來走向社會後,能創家立業,做出一番成就。為此,我們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獨立做事能力,傳授孩子做事的技巧,幫助他們掌握做事的智慧。
那麼,我們要把哪些做事的智慧傳授給孩子呢?首先,做事要有目標,要圍繞著目標去做事,樹立什麼樣的目標,怎麼樹立目標,這些都是有學問的。還有,做事要有獨創性,要做得與眾不同,而不是人雲亦雲;要學會合作辦事,而不是單打獨鬥;做事要隨機應變,而不是撞了南牆才回頭,等等,這些都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掌握的道理和常識。
在傳授這些知識和道理時,我們盡量少做一些說教,而是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把直觀形象的故事情節展示給孩子,讓他們從故事中去品、去悟。孩子都具有好奇心,都喜歡聽故事、讀故事,一則充滿哲理又富有情節的故事,首先能激發他們的讀下去的興趣,進而引起他們的思考,並從中學會做人、懂得道理、增強興趣、完善性格、塑造心靈。這裏雖然有一個過程,但故事的“潤物無聲”作用則是顯而易見的。
本書以培養孩子做事智慧為目的,以傳播為人處世的道理為目標,以知識性和趣味性為標準,精心選編了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全書分若幹章節,針對孩子的閱讀特點,分門別類,精心組織,是奉獻給廣大青少年的一份精神快餐。為了引導孩子們正確理解和辯識故事的內核,思考為人處世的道理,每一篇故事後麵增加了啟發性文字,便於孩子閱讀後的思考和理解。
我們做事,總有一定的目的性。這個目的性,就是做事的目標。目標有長遠目標,也有階段性目標;有大目標,也有小目標。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圍繞著這些目標。大目標可以分成許多小目標,當你完成了一個接一個的小目標時,大目標也就實現了。有目標,做事才有方向;如果沒有目標,做事盲目,那就是一個稀裏糊塗的人。
初夏的一天,一位從城裏下鄉的大學生在田野中漫步,他一邊欣賞著美景,一邊思考著問題。當走到了一片水田附近,他驚奇的發現,田中新播的秧苗排列得十分整齊,簡直像有人量過一樣。他十分好奇,跑去向正在田中耕作的農民詢問這是怎麼回事。
農民忙著插秧,頭也不抬,讓他自己取一把秧苗插插看。
大學生卷起褲管,喜滋滋的開始插秧苗。
第一次,插得參差不齊,因為沒有盯住一樣東西。
第二次,插成了弧形,因為盯住了水牛,水牛移動,秧苗也會跟著移動。
第三次,插成了漂亮的秧苗,因為盯住了一棵大樹。
智慧小課堂:
沒有參照物,就很難判斷你關注的物體是否在運動;沒有目標,就是有天大的精力也沒有發力的方向。要想把事情做好,就取決於你是否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這世上沒有大到不能完成的理想,也沒有小到不值得設立的目標,要做事,就必須設定目標。隻有朝著確立的目標走,做事才有方向,生活才有希望,奮鬥才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