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分離的二元化戶籍製度是維持二元社會的製度基礎,當前,在推進城鄉統籌和人口融合的背景下,打破二元化戶籍管理的製度約束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戶籍製度該不該改已不成問題,問題是怎麼改?對創新戶籍製度的探討無論從理論層麵或者實踐層麵皆是當前的熱點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農民工與城市居民融合需要戶籍製度的創新
城鄉人口自由流動、遷移,城鄉人口的基本權利對等是實現城鄉人口融合的基本條件,實現城鄉人口融合必須打破二元化的戶籍管理模式,實現城鄉戶籍管理一元化。當前,創新戶籍製度以及改革管理製度成為理論和實踐中探索的熱點問題,許多地區采取放寬遷移條件、取消外來戶在本轄區內居住的不合理規定等措施對戶籍製度改革進行了有益探索。2006年,國務院出台了《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幹意見》。放寬了農民工入城落戶的條件,公安機關推出了有關戶口管理的便民措施,很多城市已經實行以有合法固定住所為基本落戶條件,完善暫住戶的戶口登記,放寬了老年人投靠子女的城市落戶條件。截至目前,全國部分省、市、自治區先後取消了二元戶口劃分,統一設置居民戶口。同時,理論界對戶籍製度改革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過,由於戶籍製度深刻的曆史及社會根源,加之複雜的製度性原因,對於“急改”或“緩改”的爭論也未停止過。
二、外國“戶籍管理”的借鑒
目前,世界上隻有中國、朝鮮、貝寧三國對公民實行嚴格的戶籍管理,而大多數國家的戶籍管理多叫“民事登記”或“生命登記”、“人事登記”。民事登記內容多包括人口出生登記、死亡登記、婚姻登記,與我國的戶口登記幾乎相同。民事登記管理作為社會管理的一項基本製度,各國政府對此十分重視,許多國家對人口出生登記的內容十分詳盡。美國對人口管理表麵看來十分鬆懈,實則嚴格。任何一個美國公民或在美長期居留的外國人,都必須擁有一個社會安全號,號碼唯一且終身不變,類似中國的身份證號。除此之外,信用卡和駕照等也提供了個人的身份證明,駕照或信用卡的磁條內都存儲了個人基本信息。現在越來越多的美國金融機構在發放信用卡時,也會把持卡人的照片印在卡上,這不僅可以防止信用卡丟失後被盜用,還使得信用卡可以更好地用作身份證。日本是一個人口遷徙自由的國家,其國民在哪裏居住和工作由自己選擇,選擇哪裏就自然成了哪裏的常住居民,享受當地所有的福利。遷徙者必須要做的,就是在一個月內到當地行政部門去登記,登記時居住地點填得很細,登記之後,原來的戶籍材料就會自然變更。同時,申請人必須在一周內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然後更新國民健康保險證和駕照。日本的戶籍采用“依人編製”式參考田炳信,中國第一證件,(http://www.gd.xinhuanet.com),即在每個國民出生後立即為其設立登記卡,將其從出生到死亡的每一次重要的有關身份事項及事件都順次地記載下來;日本的戶籍是“家庭卡片”式,即在每個人的卡片上記載其家庭成員。通過這樣的卡片,任何國民的夫婦關係、父母關係、子女間的關係都一目了然;日本的戶籍屬“變動性登記”式,即國民自己向登記事務掌管者(市街村長)提出有關的登記申請書,掌管者將其申請內容轉記於登記注冊卡上,並記載被登記者今後各方麵的變化情況。丹麥人口登記製度既十分先進又比較嚴格,是最早實行“人號”管理的國家。登記內容包括公民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婚姻狀況、納稅情況、監護人等,歐洲許多國家都有人的犯罪記錄管理。從國外特別是發達的市場體製國家的民事管理中可以看出,人口作為社會要素,也是經濟要素,受到市場經濟規則及社會法則的調節,人口的合理流動是具有社會效率的過程,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有利於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國外的戶籍製度賦予了個人的自由遷居權。同時,對人口的管理更側重於對個人信息、信用的管理,有利於維護經濟和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