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虔誠的基督教徒(1 / 2)

憑君士坦丁的業績,就已足以排進世界曆史上有影響的帝王之列。但是,還有一個更為深遠的影響,使人類文明幾千年的發展都打上了他的烙印,那就是他對基督教的信仰。

在羅馬帝國前期,信仰的是綜合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眾多神衹的多神教,而羅馬人基本上處於信仰自由的境況。此間,顯得特別另類的是篤信神論的基督教。早期的基督教主要是在貧苦人之中傳播,信徒之間平等互助,患難相恤。由於這些教徏有明顯的反抗意識,不與統治階級合作,不服兵役,不敬羅馬舊神,所以多次遭到羅馬統治者的迫害。早在尼祿時代,年輕的基督教就遭到曆史上第一次迫害,之後在三世紀中期狄修斯(249—251年)、瓦列利亞努斯(253—260年)時代,又一次遭到殘酷迫害。到了戴克裏先(284—305年)時代,自稱羅馬舊神朱庇特之子的皇帝同樣視基督教為異端,基督教再一次遭到了厄運。在此之間,也有一些皇帝對基督教采取寬容的態度,基督教在公元1—3世紀中仍呈迅速發展的趨勢,截至3世紀,已有教徒600多萬人,羅馬境內已有教堂1800多個。隨著基督教的迅速發展,教徒的成分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大地主、工商業者和官吏,甚至皇族也加入了基督教,基督教的儀式逐漸變得複雜,教義也更趨向於順從統治階級,而統治階級也開始了解基督教了。這就是君士坦丁時代到來之前基督教的狀況。

君士坦丁早年時並不信仰基督教,他是從何時開始信仰基督教的還是個謎。也許是他長年征戰所見的血流四野的疆場,逐漸使他產生了“罪愆”觀念,並從精神上投向當時看來充滿仁愛思想的基督教會的懷抱;也許是他母親和妻子對他產生了的潛移默化影響,因為她們都是虔誠的教徒;而流傳最廣的說法則是君士坦丁在十字架的啟示下贏得了米爾維亞橋戰役的勝利,從此便皈依了基督教。羅馬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就是君士坦丁大帝。他信仰基督教,並且製訂出許多鼓勵該教發展的政策,對基督教從一個受迫害的宗教逐漸轉變為在歐洲占統治地位的宗教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13年,君士坦丁聯合東部皇帝李錫尼頒布的《米蘭敕令》,給予了基督教以合法的地位,並且歸還了以前所沒收的基督教堂和財產。這是基督教發展曆程中一個的重大轉折。雖然君士坦丁從未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但是,他的政策明顯是鼓勵該教的發展。他所頒布法令賜予基督教以諸多的特權,例如,教會有權接受遺產和捐贈,教會神職人員豁免賦稅和徭役等。在君士坦丁統治時期,晉升國家高級職位的一個捷徑就是信奉基督教。他本人還建造了不少知名教堂,如耶路撒冷聖墓教堂等。經曆君士坦丁時代之後,基督教的地位已不可動搖,最終在392年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開始了它在西方文化史上唯我獨尊的時代。

君士坦丁對於基督教的貢獻還不僅僅這些。當時基督教已分裂成幾大派係,其中正統教會主張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說,而以亞曆山大裏亞主教阿裏烏斯為代表的一派則認為隻有聖父才是永恒的,這一派同時還主張教徒安於清貧。為了幫助教會統一教義和組織,君士坦丁於325年在尼西亞組織召開了主教大會,這是基督教曆史上第一次宗教大集結。在君士坦丁的主持下,會議由315位主教參與,大會通過了《尼西亞信經》,堅持了正統教會的三位一體說為正統,結束了這場論戰。《尼西亞信經》成了正統的基督教學說,而阿裏烏斯派為異端,並且阿裏烏斯被革除出教會。

君士坦丁是直到臨終時才接受洗禮的,顯然在此以前他就已經成為了一個基督教信徒。同樣,可以看出,基督教精神已完全使他神魂顛倒了。就算按照當時的社會現實來說,君士坦丁也算是個殘酷無情的人,而且不僅僅是對他的敵人,就連他的妻子和長子都死在他的手下。

在戴克裏先帝王(284—305年在位)時代,瘋狂地迫害基督教,但是,這對基督教並沒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當時基督教的勢力已非常強大,即使用最瘋狂的手段也無法把它消除。當人們看到戴克裏先企圖消滅基督教的鬥爭終歸失敗時,更會認為君士坦丁信奉基督教是順應了曆史的潮流,基督教最終會贏得勝利。

不可否認,在君士坦丁的鼓勵下基督教的勢力和影響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擴大。在不到100年的時間裏,基督教就從少數人的宗教變成為羅馬帝國裏居有支配地位的國教。可見,君士坦丁是歐洲史上最偉大的關鍵人物之一。他的名聲可與亞曆山大大帝、拿破侖和希特勒相提並論,而且,他的政策具有更為持久的影響力。

此外,君士坦丁大帝在輝煌重建後期羅馬帝國後,他繼承了戴裏克先的一些政策,進一步強化了官僚機構,實行文武分治,征收人頭稅和土地稅,建立起有嚴格等級區別的官僚體係。並且,宮廷禮儀更加複雜。他允許大批蠻族在羅馬帝國定居,吸收他們入伍,允許其擔任要職。由君士坦丁大帝所賜而確立了曆史地位的君士坦丁堡,由於三麵環海一麵靠陸的特殊環境,以及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和充足的物資儲備,成為中世紀最難攻克的堡壘,君士坦丁堡的穩固正是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曆經千年而不倒的重要原因。君士坦丁大帝則被視為拜占廷帝國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