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半坡彩陶(1 / 1)

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陶瓷之旅的導遊。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陝西半坡村。在這個村,我將帶領大家去參觀半坡彩陶。在半坡遺址中以“半坡類型”陶器最為典型,據碳十四測定,年代約在公元前4800—前4200年。

多數“半坡類型”陶器體現的是原始性,這種陶瓷多數都是圓底部的容器,造型比較簡單,品種不多。器物以盆、缽為主,瓶、壺比較少。人麵魚紋盆圓底缽、直口尖底瓶和蒜頭形細頸壺等為典型器物。半坡類型的陶器紋樣多用黑色製成,動物紋較多,最具特色的是魚紋,其中人麵和魚紋搭配在一起的圖案是半坡類型彩陶裝飾紋樣的代表。這種帶有誇大色彩的花紋,裝飾意趣挺奇特,令人遐想不已。半坡遺址出土的彩陶缽,瓶口的邊緣還刻畫各種符號,共有二十多種樣式,這些符號可能是用來記錄事情的。在西安其他地方的半坡類型陶器上也曾出現過同樣的符號,而且出現的位置也相同。幾何紋樣是這時裝飾的主體方式,主要由圓點、勾葉、弧線三角和曲線等構成。製陶匠師選擇安排紋樣時,發明了以點定位的方法。

從半坡村出土了一件古老的彩陶盆,盆的內壁上相對畫著兩個人麵,都是一樣的圓圓的臉形,頭上戴著尖頂帶毛的帽子,雙眼眯成一條線,倒丁字形的鼻子,嘴裏叼著一條大魚形的東西,耳朵兩側還各有一條小魚,像正在往他的腦袋裏鑽,又像他夢見了魚。兩個人麵之間的空間,還畫著兩條大魚,兩人兩魚各自相對,形成十字形布局。

多數“半坡類型”陶器體現的是原始性,這種陶瓷多數都是圓底部的容器,造型比較簡單,品種不多。器物以盆、缽為主,瓶、壺比較少。

半坡出土的彩陶魚鳥紋細頸瓶

這個彩陶盆距今已有7000年的曆史了,它屬於仰韶文化半坡類型。

從大量的出土物中我們看到,半坡類型陶器中許多盛食物的缽、裝水的盆、汲水的尖底瓶、藏穀物的罐上,都有用黑彩或紅彩畫著寫實的魚紋、鹿紋、蛙紋、人麵紋和花葉紋,還有由三角紋、波折紋組成的古樸而美麗的幾何圖案裝飾帶。有些紋飾十分簡樸,隻在缽的邊緣畫一周黑色的寬帶,把這個飽滿的圓強調出來,有點像現代家庭中使用的藍邊碗;有些則顯得十分神秘,比如上麵提到的那件彩陶盆。

為什麼古代半坡人在陶瓷上紋魚紋?

古代半坡人在許多陶盆上都畫有魚紋和網紋圖案,這應與當時的圖騰崇拜和經濟生活有關。半坡人在河穀階地營建部落,過著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定居生活,兼營采集和漁獵,這種魚紋裝飾是他們生活的寫照。人頭上奇特的裝束大概是在進行某種宗教活動的化妝形象,而稍有變形的魚紋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獨立神靈——魚神,表達出人們以魚為圖騰崇拜的主題。

半坡遺址的陶瓷有什麼特色?

西安半坡遺址的陶器都是手製的,主要用泥條盤築法,小型器物直接用手捏製,有少部分有慢輪加工過的痕跡。典型器皿有圓底缽、小口細頸大腹壺、直口尖底瓶和葫蘆形器等。其中以彩陶最具特色,紋飾單純,動物形象較多,以魚紋最普遍,幾何形紋也較常見,以直線、折線和波線等幾種基本線形組成,具有淳樸和稚拙的情趣。半坡陶器上同一種類的花紋,幾乎都裝飾於同一類型器物的特定部位,用於不同器物的為數很少,這是半坡陶瓷裝飾手法的另一特色。

大開眼界

人麵魚紋彩陶是新石器時代陶器珍品。彩陶是在陶器表麵以紅、黑、赭、白等色作畫後燒成,彩畫永不掉落。此盆由細泥紅陶製成,敞口卷唇,盆內壁用黑彩繪出兩組對稱的人麵魚紋。人麵概括成圓形,額的左半部塗成黑色,右半部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當時的紋麵習俗。眼睛細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態安詳,嘴旁分置兩個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加上兩耳旁相對的兩條小魚,構成了形象奇特的人魚合體,表現出豐富的想象力。人頭頂的尖狀角形物,可能是發髻,加上魚鰭形的裝飾,顯得威武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