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說書(1 / 2)

一、緣起

第一章

“大周興國700載,立邦國數以百計。經過百十年的吞並戰爭,唯餘秦楚晉燕齊五國並立。周王朝分崩離析,亦泯然於兼並戰爭中。天下五國爭雄兼有數十小國各以五國為宗主互相攻伐。是謂大亂亦大爭之世也。”

“好!”

說書人特意在此處停頓了一下,就是在等那底下看客的一聲叫好。邦國兼並戰爭從來都是平頭百姓最感興趣的故事之一,這一處停頓可謂吊足了看客的胃口。說書人抿了一口茶,清了清嗓,心中竊喜於今日客官們將要打賞的進項,頗為意滿的繼續說道:“天下五國,北燕南楚,西秦東齊,中為晉,這晉國本是周朝宗室封國,在春秋末期被韓趙魏三氏家臣分為三個候國,後來趙氏一家獨大,吞滅韓魏,建立趙氏晉國,居天下之中,雖是四戰之地但英才輩出,藏甲百萬,實是五國中數一數二的強國。那西秦乃東周後起之國,在春秋時代曾強盛一時,後經百年衰疲,終在戰國中期由孝公贏渠梁啟用商君變法,一舉成為戰國第一強國。南楚並非周王朝封國,乃是個南方楚氏土著部族自行建國而來,雖沃野千裏但素不被中原諸國所接納。東方齊國盡得魚鹽之利,原為太公薑氏的封國,後被大臣田氏篡取,卻也雄踞東方百十年。唯有這北燕······說書人不由自主又是停頓了一下,長歎了一口氣道:“周武分茅列土授諸侯,姬姓宗室隻剩這麼一個老燕啦,土地貧瘠不說,燕國之北還有那控弦數十萬的東胡異族窺視,之所以建國數百年不倒,中原各國未嚐沒有讓北燕做華夏族北部屏障的想法,老燕北有東胡,是故無力南顧,南有中原諸國,也無力北伐,身處兩難之中,就這樣尷尬了數百年。”

“尷尬了數百年啊!”台下看客紛紛收起了嬉笑,一片肅穆。老燕立國百年,圖強了百年,到頭來隻是換來了兩字尷尬!城頭同樣飄揚了數百年的燕字王旗似乎也在無聲的訴說淒苦,連迎風招展也多少顯得有些無力。說書人是土生土長的老燕人,這些年走南闖北,當過遊俠、做過商賈、也入過廟堂,年老後落葉歸根,回到燕都薊城做了一名說書人,或講王朝更替,或說侯門興衰,唯有講到母國北燕總是有那麼幾分溫情存在。

“我老燕也興盛過,也輝煌過,文公時是我老燕首倡合縱抗秦,率先拜蘇子為相,合縱六國,那時的燕人無論王公貴胄還是販夫走卒都有一股子自好感,可函穀一戰,反被西秦虎狼之國撐了場威風,以六敵一竟然大敗,這其中哪能沒有六國的齟齬。後來召公時期樂毅滅齊,打得偌大的東齊隻剩兩城,要不是召公病危,後繼者不肖,那東方齊地不早是北燕之屬。此乃天不佑老燕,惜哉,惜哉啊!今天老朽就給諸位看官說一段樂毅滅齊的故事·······”

老人很難懂得調動客人們的情緒,幾句惜哉引得台下眾人皆有同傷之感。

“敢問在先生眼中當世燕相荊明變法能否達到強燕之效?”人群中忽然突兀的冒出這樣一問。

說書人愣了愣,旋即怒道:“你這客人好不講道理,說書哪有說當世書的,客人不要無理取鬧,惹禍上身。諸位看官,今日書畢,老朽家中有事,就不收諸位茶錢,權當賠罪了。說罷起身向台下長鞠一躬,當是道歉,返身匆匆奔向後台。

眾人聽書正酣,被這突如其來的對話打斷,自然是十分不爽,紛紛在人群中尋找罪魁禍首。一時間茶肆一陣嘈雜。

“宋溫,你究竟要躲到何時?”人群中一白衫中年男子大喝一聲騰空而起,直奔說書人而來。

———————————————————————————————————————

薊城是燕國幾百年的都城,天下五國中隻有齊都臨淄和燕都薊城幾百年沒換過,幾十年前在薊城住的還都是老燕人,這幾年燕相荊明新政,大開國門迎納四方商賈,是故秦晉齊楚包括胡人都有各自的聚集區。反倒是很多不善經營的老燕人被迫賣了城中祖產搬到了城外,這也是老燕人對新政頗有微詞之處。於是在薊城外經常能看到很多短袖布衣躺在自家破敗的院子中,邊曬太陽邊操著一口有濃重北方口音的老燕話罵一句荊明,再慚愧一笑,讚一聲新政。新政讓燕國富了,讓燕人腰杆硬了,自家過的寒酸是自家懶惰無能可怪不了新政。老燕人最是實在,公私分的清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