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人為什麼要抗疲勞
目前,疲勞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醫學問題,它早已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這些年來,中國發展了,中國人也“忙”起來了。君且看,現代高速變化的生活節奏,每時每刻都在無形中加大人們精神的緊張和心理壓力;社會的信息化在帶給人們“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的同時,也使人們麵對麵交流的機會減少,使人際關係更加複雜、冷漠、孤獨;生產的高度機械化、自動化、有序化以及勞動的單調化,迫使人的思想行為作出近似癡呆的機械性反應……
這樣長此下去,能不累嗎?大家在不知不覺之中就掉進了疲勞的“陷阱”之中,成為了疲勞者。嚴重的疲勞者就像吸了毒一樣,整天提不起精神,哈欠連天,睡不好,醒不來,在迷迷糊糊中過著度日如年的日子。
疲勞是現代人緊張生活狀態的一個真實反映,可稱得上是一種現代文明病,其發病人數在全世界正逐年增加。據有關數據顯示,全世界平均約有35%以上的人處於不同程度的疲勞狀態之中,特別是現代化程度越高的國家,疲勞問題越嚴重。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日本等國家中,疲勞已成為一個嚴重的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美國疾控中心稱之為21世紀人類健康的主要問題。
西方國家的這些情況,你也許會覺得很遙遠,現在來看看我們身邊的情況。
(1)前些年有人通過對上海、深圳的1197位中年人進行健康調查後發現,結果有66%的人有失眠、多夢,有62%的人經常腰酸背痛,有57%的人記憶力明顯衰退。在國內上班族中,有60%的人一踏進辦公室就感到疲勞、精力不夠,有40%多的人感覺壓力很大。
(2)北京、廣州的中學生中,有90%以上的人上課經常打瞌睡,80%以上的人出現頭昏腦脹、記憶力下降,70%以上的人經常疲乏、睡不好覺,60%以上的人感覺壓力很大。
(3)某著名期刊曾通過問卷調查方式,向252位企業家了解健康狀況,結果有90.6%的企業家處於“過勞”狀態,有60%的企業家感覺有壓力。
“積勞成疾”這句名言不僅是中國古人對勞累過度必將導致疾病的科學認識,也是對人類健康的一個警示。過度勞累的後果,誰都很清楚,可是有時候真是“身在江湖不由己”,為了事業、工作、晉升、增加收入,往往在勞累後總想沒關係,自己現在還年輕,身體也很結實,挺挺就過去了。這一次次的挺,久而久之,累積起來,最終必然會發生一件件令人不願看到的“健康危機”。
在20世紀80年代,我們曾“袖手旁觀”地看西方國家的“過勞死”,也就是因疲勞而死,而現在這個“幽靈”卻已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就在最近,59歲的著名畫家陳逸飛、46歲的著名小品演員高秀敏、38歲的企業家王均瑤、36歲的浙江大學博導何勇等一大批社會精英,都因勞累過度而致重病在身,相繼去世……麵對這些不注意抗疲勞養護身體而釀成的慘痛教訓,我們還能“袖手旁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