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資料工作是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具有統一戰線和“三親”特色並有著廣泛社會影響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是一項經常性、基礎性的工作,更是一項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延伸的長期任務。因此,做好文史資料工作任務艱巨而光榮。
《彭陽情韻——彭陽文史資料選編》一書,從2006年春開始至2009年秋,經過精心謀劃、廣征博采、潛心整理、認真編輯、數易其稿,終於撰而編成,付梓問世。這裏凝聚著文史資料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是有言而難以盡之的。
《彭陽情韻——彭陽文史資料選編》一書在資料征集、整理、編輯時,我們堅持以人為本,遵循文史資料“三親”特點,注重挖掘彭陽人文資源,以追憶先賢、沾溉世人,啟迪後人。本書中的人物大部分是非彭陽籍的,但他們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甚至於畢生精力奉獻給彭陽這塊熱土,可以說,彭陽是他們的第二故鄉!他們的人生旅程給彭陽留下了無數令人深思不已的話題。在征集他們的史料時,有的老同誌因曆史原因,不願追溯過去。對此,文史資料工作者通過多種渠道與他們聯係,或寫信或走訪,使他們認識到政協文史資料有“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重要意義。老人們深受感動,覺得彭陽還記著他們,表示盡其所能,為政協文史資料工作盡綿薄之力。正是有了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彭陽情韻——彭陽文史資料選編》一書內容的征集、整理才得以順利進行。在此,對他們表示最誠摯的謝忱!
《彭陽情韻——彭陽文史資料選編》一書在編輯中,彭陽縣第六屆政協主席陳劍曾多次專門召開會議,研究確定征集內容,落實征集任務,還籌措工作經費,確保了征集資料的初步完成。第七屆政協成立以來,鄧萬儒主席對該書的出版高度重視,多次召開編委會人員會議,安排部署,補充、完善、修訂編輯工作,並向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彙報《彭陽情韻——彭陽文史資料選編》一書編撰出版情況。該書分為《親切關懷》《領導風采》《革命先鋒》《無悔年華》《科研擷英》《和諧典範》《史料摭拾》《雜詠集錄》8個欄目,共38萬字。本書選編的76位人物史料,涉及彭陽各個領域部分代表人物的主要經曆和業績,雖然不是全部,但從一個側麵反映了一個時期的社會現實和主人公或悲或喜的人生經曆。透過他們的人生經曆,從而達到以盡事、以盡意、以盡情、以盡其言、更以盡其神;透過他們的人生經曆,進一步增強我們對彭陽這片熱土的眷戀和熱愛;透過他的人生經曆,能使讀者受到啟迪和教益,能為彭陽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些許參考。如是,我們則甚感欣慰。
《彭陽情韻——彭陽文史資料選編》一書,在征集、整理、編輯過程中,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彭陽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自治區十屆政協主席任啟興和十一屆政協主席項宗西在百忙之中為本書題詞;縣委書記張佑昌、縣長張雋華為該書作序,並對本書的欄目、內容進行了科學的審定;第六屆政協主席陳劍和第七屆政協主席鄧萬儒也為該書作序。這裏特別要提的是彭陽縣第一中學教師、縣第六屆和第七屆政協委員牛德生同誌,在本書資料的征集、整理、編輯過程中付出很多的精力,犧牲了無數休息日。在此一並表示衷心感謝。
本書在征集、整理時,由於客觀原因等多方條件限製,謹對現征集到的文史資料進行整理和選編,還有曾在彭陽工作過的領導幹部、專家、學者等誌士仁人,因未能聯係到或未收錄本書中,特表歉意。政協文史工作者將會繼續努力,不斷更新觀念,拓寬工作空間,進一步顯示政協文史資料工作的特點和優勢。
因時間倉促,加上文史資料工作者的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不足之處,敬請文史資料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多提寶貴意見,以利於文史資料工作者借鑒。
政協彭陽縣委員會副主席張誌祿
2009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