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餘音嫋嫋(4)(2 / 2)

英國駐華全權公使德庇時到福州訪問,對此提出抗議,劉韻珂怕違背道光皇上“民夷相安”的指示,加上李太郭於1845年1月私向城內烏石山積翠寺租住城內房屋,福州士紳並無動靜,更無一人出麵阻止,遂不得不對此表示同意,同時指示徐繼佘與李太郭簽個條約,規定:惟領事館可以租住城內,其他夷商俱住城外港口,並且租房的時候需送地方官用印,不得私租。雙方這樣交涉,也算有話好好說,但是,民夷相安的局麵維持的時間並不長久,因為民夷雜住一塊,最易起衝突。先是福州民人林森森與英人阿金的衝突引起群毆;後是民人誤打英商記連和他的通事;再是通事碰破了民人的酒甕,民人前往商館評理,通事施放鳥槍恐嚇,卻誤傷兩個行人,民眾湧入商館,毆傷黑人一名,哄搶洋人貨物……一切都亂套了,政府出麵查辦,民眾認為官方將就夷情,劉韻珂官聲頓減,甚至有人畫漫畫,劉在像中“為夷人啖屎”……福州當時發生的這些事,友人王慶雲曾寫信告知遠在外地的林則徐,說:夷人入城,福州幹脆成“腥臊之窟”了,徐繼佘曾想聯合士紳阻止英人入城來者,奈何議論多,成功少,如果有一人有聲望,有方略,使官民都聽他的,夷人可能就老實多了。

不知王慶雲是否把林則徐當作那有聲望、有方略的人了,但知林則徐給當時的福建巡撫鄭祖琛寫了信,說:“海濱瘠壤,民間已不聊生,況有物鼾睡於旁,人心何能安定”?(來新夏:《林則徐年譜》,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07頁)可見,林則徐是反對英人入城的。待林則徐回到家鄉,福州正好又發生了一件事,英國駐福州領事官翻譯、代理領事金執爾代傳教士劄成和醫生溫敦向烏石山神光寺租屋二間,侯官縣令興廉未加拒絕,在租約上給其蓋印。

對此,林則徐不想沉默,聯合士紳書寫公呈質問侯官縣令興廉,並繕寫公啟責侯官縣轉致夷官。在後一封信中,林則徐嚇唬英人:福州十萬人民也能像廣州人民那樣組織義民義勇反對英夷入城的。此後,福州的大街上出現了“某日定取夷人首級”的小字報。麵對這種天朝特色的地方恐怖主義,金執爾兩次跑到巡撫衙門控訴並請求保護,徐繼佘認為以文人之詞恐嚇英夷,不但無益,實恐有損,遂哄英夷到城外居住,哄書院生童勿再給自己找事添亂,並且密派兵役,於神光寺附近彈壓巡防,防止民眾突然來個殺夷大行動。林則徐呢,聯合士紳上書徐繼佘,要求調兵演炮,招募鄉勇,備戰備荒。徐繼佘當然要拒絕了,林則徐無官一身輕,想提前開啟第二次鴉片戰爭呢,但是徐繼佘吃不了就得兜著走了。作為福建布政使,他治下的廈門與福州都屬開放的五口之列,兩地的夷務稍有差錯,他吃不了兜著走。與林則徐一樣,徐繼佘首先是個清官,其次才是個能吏。特別是對管理地方夷務的他,道光曾專門交待過:“不可致生夷釁,亦不可稍拂民情。總期民夷兩安,方為不負疆寄。”(乖,又是一個兩難選擇)所以,林則徐所提議的“調兵演炮募勇”等對外挑釁的姿態,徐繼佘不同意。

他沒想到,退休在家的林則徐利用他的官場餘威及餘蔭,活動開了。林則徐煽動在京的福建籍官僚,讓他們通過言官與皇帝對徐繼佘施加壓力。

林則徐的能耐還真是不小,在他的忽悠下,翰林院侍讀學士孫銘恩、湖廣道禦史何冠英、工科給事中林揚祖紛紛上書,彈劾劉韻珂、徐繼佘“庇護漢奸”、“不知是何居心”!京城這麼一施壓,新做皇上的鹹豐隨即數次發諭旨責劉韻珂和徐繼佘詳細彙報福州的實情,徐繼佘當然知道這一切都是林則徐搞的鬼,但人家是革命元老,自己在官場上出道不久,涉水不深,弄不過對方,所以氣哼哼地給在京的堂兄寫信發牢騷,說:“巨紳林則徐”,“意在沽名,急欲驅逐”。(楊國楨:《林則徐傳》增訂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90頁)而自己的意思是,目前英夷正在挑釁生事,我們即使反對英夷入城,也得從緩圖之,背地裏圖之,免得給英人提供借口,招致英夷來攻,則大為失計。至於劉韻珂,在給鹹豐的奏對中說得更是幹脆:“臣與徐繼畬不肯調兵演炮募勇,有違數紳之意,即遠近傳布。而言事者,但知情關桑梓,不顧安危之大局……”最後向皇上表態:自己“斷不為喜事沽名之數紳所搖惑”。(《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