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各路身世(2 / 2)

應王雖然蟄伏於梅龍鎮,但他那顆奪回皇位、重返權利中心的雄心卻一直未死。幾年來,應王博覽天下武學秘籍,苦練武功,其所練就的天玄掌更是劇毒無比、威力驚人,雖未開宗設派,功力也隻練就了三成,但武林中人凡是提到應王也是頗為忌憚的。

除此之外,應王還廣交天下各路豪傑,伺機籠絡江湖中人為其賣命,他在法場搭救小飛俠便是此用意。

應王所有的這一切努力,源自一記傳言,原來,坊間一直傳言梅龍鎮的閱露書院之下有座吳王墓,墓裏不僅有價值連城的寶藏,還有與吳王一起隨葬的幹將莫邪劍,此二劍乃幹將、莫邪二人為吳王親手打造,鋒利無比、削鐵如泥,是武林中人夢寐以求的終極武器,而且,幹將莫邪二劍一旦合璧之後就能打開吳王墓中那珍寶無數的寶藏。

應王仿佛看到了希望,得到吳王墓裏那價值連成的寶藏,他就能招兵買馬、奪回皇權;擁有了幹將、莫邪二劍,他就能號令天下武林。

應王蠢蠢欲動.

刑越嶺和應王其實並無私人恩怨,隻不過刑越嶺身為梅龍鎮的父母官,他有責任力保一方安寧,幾個月來,梅龍鎮雲集了大批前來尋寶的各路人士,閱露書院幾乎在一夜之間出現了數量驚人的盜洞,閱露書院危在旦夕.

因此,刑越嶺搜捕了眾多的盜墓者,現在縣衙的牢房裏還羈押著一些人,這其中也有應王暗中所派遣的人。為此事,應王沒少與刑越嶺發生摩擦,要不是刑越嶺的恩師禮部尚書王臣堯屢次出手相救,小小的縣令刑越嶺早就被應王滅了數回。

刑越嶺自考取進士後就一直投靠在王臣堯的門下,可以說是王臣堯的得意門生,若不是20年前昌隆戲院那場大火,刑越嶺早就得到了擢升。這場大火的起因是戲院的夥計不慎引燃大火,以至於紅極一時的昌隆戲院遭到了滅頂之災,不僅人員損失慘重,還燒死了眾多的商賈巨富和高官鄉紳的公子哥。

刑越嶺上任後,對於善後工作一直做得不是很好,與其說是善後不如說就是賠銀子,昌隆戲院老板和戲院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葬身了火海,根本就沒有銀子賠給那些死者家屬。為此,那些高官巨賈們一紙訴狀將邢越嶺告到了京城,這件事甚至都驚動了當時的皇上,年幼的皇上最後在狀紙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圈,眾人對這個大圓圈百思不得其解,最後一個近身太監給出了解讀,太監們的解讀就是一個字---賠!

其實隻不過皇帝暫時不會寫“賠”字,轉而用圈代替而已,但誰又知道年幼的皇帝真實的意思呢?萬一皇帝畫圈的意思是“不賠”呢?總之,那個圈可以有一萬種解讀,但最後落到刑越嶺那裏,就是“賠”!

最後,刑越嶺將自己的所有身家都拿出了,可這些銀子加起來總共不到2000兩,高官巨賈們一看傻了眼,但他們又沒辦法治刑越嶺的罪,因為大火又不是刑越嶺放的,而且昌隆戲院失火的時候,人家刑越嶺還沒當上梅龍鎮的縣令了,用恩師王臣堯的話說,那就是昌隆戲院失火的時候,刑越嶺還正在我家吃叉燒包呢。

一怒之下,那些高官巨賈撂下了狠話,你刑越嶺一輩子都休想離開縣令這個位子,言外之意就是這輩子你刑越嶺就別想著晉升,現在看來這話真準,刑越嶺在縣令這個位子上一幹就是20年。

最終,這件事在恩師禮部尚書王臣堯的努力下不了了之,當然,刑越嶺的代價就是一輩子做縣令的命。

王臣堯在得知了應王和一些武林人士想盜取吳王墓之後,力促刑越嶺看好吳王墓,必要的時候他會全力在暗中協助刑越嶺,之所以是暗中,是因為鑒於應王身份的特殊性,沒有十足的證據,不能隨便到朝廷那裏告應王的狀,雖然應王現已失去爵位,但畢竟是當今皇上的叔叔,而且往日的餘輝還在,弄不好還會引火燒身。

王臣堯告訴刑越嶺,隻要他保護好吳王墓,晉升的大門就會向他打開,刑越嶺沒有理由拒絕,他也不想拒絕,因為誰不想做更大的官呢?

刑越嶺走到遊麒麟的麵前,他用一種信任的眼神看著遊麒麟,他斷定眼前這個年輕人一定能擔當保護吳王墓的重任,隻是.隻是有關具體的計劃和詳情,他現在還不能完全告訴他,因為他還不了解遊麒麟的身份,隻有派人完全打聽清楚了遊麒麟的身世和來梅龍鎮的真正目的後,他才能告訴他。

因為他的對手應王不僅詭計多端,而且善於出老千,刑越嶺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