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一生的地圖
人生要有路線圖,山山水水,大道小路,坑坑窪窪,坎坎坷坷,都要有預計。對整體要有考慮,對局部要有打算。方方麵麵,點點滴滴,不能忽略,不能大意。能夠麵對未知的將來和已知的命運。
【原文】
《茶經》
十之圖(1)
以絹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寫之,陳諸座隅,則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飲、之事、之出、之略,目擊而存,於是《茶經》之始終備焉。
【注釋】
(1)把《茶經》本文以絹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寫之,懸掛起來,是謂圖。《四庫全書提要》說:“其曰圖者,乃謂統上九類寫絹素張之,非有別圖。其類十,其文實九也。”
【譯文】
用白絹四幅或六幅,把上述內容分別寫出來,張掛在座位旁邊。這樣,茶的起源、采製工具、製茶方法、煮茶方法、飲茶方法、有關茶事的記載、產地以及茶具的省略方式等,便隨時都可以看到,看在眼裏。於是,《茶經》從頭至尾的內容就記完備了。
【智慧解讀】
一杯思想
《茶經》的第十部分,是茶之圖,即如何把《茶經》的內容連在一起看,融會貫通,那麼對茶就會有全盤了解——
“以絹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寫之,陳諸座隅,則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飲、之事、之出、之略,目擊而存,於是《茶經》之始終備焉。”
其實陸羽所言茶的方方麵麵點點滴滴,他的一本《茶經》,都可以化為一杯茶。看那茶杯裏的茶葉,散開一本百科全書,書哪怕沒有文字,也是無字真經,喝一本書,喝一本遊泳的經,喝進靈魂深處漫遊。
茶,一種偉大的思想液體,成為人類流行的一種飲料,以水的腳印作為交通工具,走遍了人類的每一個角落。按照今天的眼光所及,隨意就可看到與茶同樣傳播的液體:葡萄酒、啤酒、咖啡、可口可樂、烈性酒。為什麼人與這些液體靠得很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緣分?說穿了,人就是一種液體,隻是把液體當成一種建築材料,把液體建設成一種人罷了。人的肉體世界就跑在液體中,建成一種和諧建築。順著這個思想,就不難看出,人為什麼喜歡用液體來灌溉自己。
人到底怎樣用液體做成自己的思想,曆史,命運?把人變成思想(幻想)的灰燼,人在酒精中的快樂、痛苦、掙紮、夢想……使得人性更加真實。用酒精來安撫人的心靈。酒成了人遠行的道路。李白就在一杯酒中走遍了世界,連月亮也成了李白的行李。酒在世界各地都在行走。15世紀~17世紀,那樣的海上探險時代,歐洲強國的船隻控製了大海,長長旅行的水手,因烈性酒打發海水漫長寂寞的時光。
葡萄酒有著葡萄一樣的古老,最古老的葡萄酒——舊石器時代的人掏葡萄汁以飲。它看起來有種歐洲皇室貴族的氣質,在今天,它一切都平民化了。
再說啤酒,它特有苦中含香的韻味,在1200年前,它隨著兩河流域文明的興起而一同出生,當年建造埃及金字塔的工人以啤酒為水解渴,而啤酒就是他們得到的一部分工資。
可口可樂成了美國的象征,一種神奇的液體如同美國的強權推行到世界各地,其受人歡迎的程度,叫人無法拒絕它的魅力,特別受到了年輕人的青睞。
還有另外一種飲料:咖啡,它的傳播也經曆了地理的遷徙。南美、非洲的咖啡都不錯,現代咖啡從阿拉伯半島興起。15世紀咖啡在阿拉伯世界風行,它傳入歐洲後,受到了歡迎。甚至法國大革命是從咖啡館開始的。
每種飲料都在世上行走,都走遍了人的任何一個角落。它們各自的液體把思想充溢了人間的任何角落。好的思想解渴又可口。可口可樂、咖啡的思想都滲透了華人的每一個生活細胞,其思想洋溢在更多的年輕人身上,從海外傳播而來的思想以大海之軀改寫了大量中國人的思想與情感。在當下,許多年輕人對茶的冷落,熱衷於咖啡、可樂,以之為時尚,不止是喝飲料的問題,而的確有“液體決定心靈”的動向。西方、國外的文明正在改寫東方國家文明的力量。
在中國,茶像水一樣成就了最悠久的傳統。茶也有超出咖啡、可樂的力量,早在曆史上就改寫人類曆史的流動。1650年前後,茶進入英國,它最初進入英國,以一種包治百病的藥品進入英人的視野的。傳入英國之初,茶葉昂貴,神奇,具有濃厚的異國情調,隻有貴族才有錢喝,茶更像傳說中的仙草。喝茶成了英國上流社會的時髦、奢侈,讓他們瘋狂,造成反茶的聲音像煮沸的開水。然而茶的確煮沸了英倫。茶進入英國社會,以藥變為奢侈品,從上流社會再傳向平民。工業革命時期,在漫長的上班勞動時間,英國的工人在休息時吃茶點,茶為工業革命增加了動力。
我們給他們茶,他們卻給我們鴉片。鴉片,茶在異國他鄉傳播的本土化過程相同,社會作用卻完全相反。鴉片進入中國,與清王朝帝中的衰敗直接相關。鴉片使清王朝的白銀如同大海一樣流出國土,流向他鄉。
撒切爾夫人曾說,中國不會成為超級大國,因為中國沒有那種可用來推行自己的權力,而削略我們西方國家的具有國際傳染性的學說。她的話不論對不對,都應引起中國人的思考。茶,最文明的飲料,最有生態口感的綠體,中國曾向世界輸血一樣輸送茶。直到今天,西方人雖然還喝茶,他們隻吸收其健康,並不從茶葉上吸取思想。年輕人吸收咖啡、可樂卻不一樣,不僅吸收喝進嘴裏的液,更讓這些液體指揮自己的心靈。類似於茶葉的出口,我們並不隻出口物質,更重要的要讓物質身上的思想在別人的手中永遠起作用,改寫他們的靈魂。
茶品嚐人間
“以絹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寫之,陳諸座隅,則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飲、之事、之出、之略,目擊而存,於是《茶經》之始終備焉。”
《茶經》集大成,雖為唐代之作,後世也多有關於茶的著作,豐富補充了它。而它從一開始就幾乎方方麵麵地考慮到了茶的一切,未盡言者,自有茶自己言說在無名無言中。一卷經,讀盡人間多少目光。一卷經作為言說者,它可以說出自己知道的,也可以說出自己不知道的。那麼就看他像人一樣言說——
1.茶為國飲
茶為國飲,它如瓷器一樣成為中華的文明與象征,好比呼吸一樣重要。在華夏的土地上,它使水更加普及到人的生命中去。可以說,中國人當初使用茶葉,使水又一次得到了發明,水在茶葉的身上找到了自己東方的意境,找到了人間的品位。水在茶葉的向導作用下,在人的身上可以進行又一種意境的旅行,這與人身上的水順流逆流宇宙流動的意義又不一樣。如果善良像茶水一樣在黃皮膚遼闊的母語裏普及,那麼漢語就有更為強大的光澤。我們的母語經受著茶水的灌溉。母語的大地有的為良田,有的為幹旱之土,有的也水災。茶的大水嗆死過杯子,茶與瓷器關係密切,軟硬在一起,它們的和諧中有各自的獨立與兼存。後來茶葉漂洋過海去了異鄉,講起了英語法語……但它舌頭的遊泳沉浮,卷舌聲音的源頭依然在漢語的筆畫中。茶葉的確有著漢語的舌頭,不僅顯示舌的形象更說出舌的香氣和暗含的密碼、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