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輯【無聲勝有聲】 禮佛:以無求代替有求
佛像前,煙霧繚繞,兩個人正在禮佛。
一個是希運禪師,一個是身份特殊的沙彌,這就是唐宣宗李忱。李忱因為宮中險惡,為逃避宦官的謀害,所以裝傻逃出宮來。李忱知道希運禪師深通禪理,想討教一番,就在希運禮佛時問:“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那你禮拜的是什麼?”
希運禪師一笑,心想:你想把我考住,還嫩點,就回答:“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經常禮拜的就是這個。”這也不求,那也不求,求的就是什麼也不是的這個。
“那你還施禮幹什麼?”宣宗又問。
希運上前給了他一掌。管你什麼皇室貴胄,說的不對,就打你。
李忱也不示弱,罵道:“粗魯的家夥!”
“這是什麼地方,容你說粗說細?”希運說著,抬手又是一掌,把李忱打得扭頭就跑。
禪思一點通
所說的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是指明心見性的“不求”。自性自心即是佛,本不需外求的,但禪宗中自性本不心,並非就是無視俗緣,相反,禪宗講究觀自心自性時,也注重直心。修行的人應隨順世緣,混俗和光,無所簡別。希運說禮拜的是“這個”,這個即指隨緣。入世而不溺於世,這是和俗心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