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後。孝景四年,以皇子為膠東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廢為臨江王,以膠東王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為孝武皇帝。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乂安,薦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而上鄉儒術,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諸侯。草巡狩封禪改曆服色事未就。會竇太後治黃老言,不好儒術,使人微得趙綰等奸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諸所興為者皆廢。
後六年,竇太後崩。其明年,上征文學之士公孫弘等。(漢武帝全身像)
明年,上初至雍,郊見五畤。後常三歲一郊。是時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氾氏觀。神君者,長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見神於先後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往祠,其後子孫以尊顯。及武帝即位,則厚禮置祠之內中,聞其言,不見其人雲。
[譯文]
孝武皇帝是孝景帝的兒子,排行居中。他的母親是王太後。孝景帝四年,武帝以皇子的身份而被封為膠東王。孝景帝七年,太子栗被廢,做了臨江王,膠東王被立為太子。孝景帝十六年時,景帝去世,太子即位,即孝武皇帝。孝武皇帝剛剛就位,尤其敬重祭祀鬼神。
元年,漢朝已經興起了六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朝廷大臣都希望天子舉行封禪大典,更改正朔與服色等製度。然而皇上卻傾心儒家經術,招賢納士,趙綰、王臧等精通儒家學術的人均被拜為公卿,想商討按照古製在長安城南門外建立明堂,以此作為諸侯朝見天子之地。初步擬定的巡視和封禪大典,以及修正律曆和服色等事項都還沒有完成,偏偏竇太後信仰黃老思想,不喜歡儒術,於是就派人暗中偵查,發現趙綰等人有非法營私的行為,就召來這些人,並對其進行處罰,致使他們於獄中自殺身亡。與此同時,他們所興辦的事務也都被廢除了。
又過了六年,竇太後去世。第二年,皇帝又征召擅長儒學的公孫弘等人。
第二年,皇帝初次到了雍縣,在五畤舉行郊祭。此後便每三年舉行一次郊祭。當時皇帝求到了一位神君,將其安置在上林苑的氾氏觀。神君本是一位長陵女子,由於兒子死亡而悲痛去世,去世後在妯娌宛若麵前顯靈。宛若便在自己家裏對她進行供奉祭祀。民間很多人都去祭祀過她。平原君也去祭祀,自此以後,她的子孫便富貴顯赫了。武帝即位後,用厚禮將其安置在宮中內廷來供奉祭祀。祭祀時能聽到她說話,但沒有看到她的神靈形象。
[原文]
是時而李少君亦以祠灶、穀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澤侯入以主方。匿其年及所生長,常自謂七十,能使物,卻老。其遊以方遍諸侯。無妻子。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餘金錢帛衣食。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爭事之。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奇中。嚐從武安侯飲,坐中有年九十餘老人,少君乃言與其大父遊射處,老人為兒時從其大父行,識其處,一坐盡驚。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一宮盡駭,以少君為神,數百歲人也。
少君言於上曰:“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嚐遊海上,見安期生,食臣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於是天子始親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藥齊為黃金矣。
[譯文]
這個時候,李少君也因其會祭祀灶神求福、種穀得金和長生不老的方術而被皇帝接見,並被敬重。少君是以前深澤侯推薦來負責方術、藥物等事務的。他將年齡、籍貫和生平經曆都隱瞞了,經常說自己是七十歲,能驅鬼逐神,能用藥物讓人長生不老。他因為會方術而遊曆諸侯各國。沒有妻妾和子女。人們聽說他能用藥物讓人長生不老,就贈給他財物,因此他才有了充足的金錢和衣物。人們都覺得他不從事生產卻有富足的產業,又弄不清楚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因此更加信奉他,並且爭相侍奉他。李少君天性就喜好方術,善於投機取巧地發表一些見解,而這些又常常奇跡般地被他言中。他曾陪同武安侯宴飲,其中有個九十多歲的老人,少君就講起同老人的祖父遊玩狩獵過的地方,老人小時候跟隨祖父出行,認識那個地方,這讓宴座上的所有人都感到吃驚。少君進見皇上,皇上有一件古舊的器具,就拿出來問少君,少君說:“此銅器在齊桓公十年陳列在柏寢台。”隨即命人考察器具上的刻字,果然是齊桓公時候的。宮廷中所有的人都很驚奇,覺得少君是個神,已經有幾百歲了。
少君對皇上說:“祭祀灶神能召來神物,神物被召來,丹砂就會化為黃金,用此黃金築成飲食的容器就能益壽延年。益壽延年就會被海中蓬萊的仙人看到,看到仙人並舉行封禪大典就會長生,黃帝就是如此。我曾到海上遊覽,看到了安期生,吃過他送給我的像西瓜大棗。安期生是仙人,他能來往於蓬萊山中,奉行的道合他的意,他就會見你,反之,他就隱藏起來。”於是皇上開始親自祭祀灶神,還派遣方士到海上尋求像蓬萊安期生這樣的神仙,並幹起將丹砂和各種藥劑化成黃金的事情來。
[原文]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為化去不死也,而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求蓬萊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
亳人薄誘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貴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東南郊,用太牢具,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許之,令太祝領祠之忌泰一壇上,如其方。後人複有上書,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冥羊用羊;祠馬行用一青牡馬;泰一、皋山山君、地長用牛;武夷君用乾魚;陰陽使者以一牛”。令祠官領之如其方,而祠於忌泰一壇旁。
其後,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為幣,以發瑞應,造白金焉。
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有司曰:“陛下肅祗郊祀,上帝報享,錫一角獸,蓋麟雲。”於是以薦五畤,畤加一牛以燎。賜諸侯白金,以風符應合於天地。
[譯文]
很久以後,李少君病死了。皇上認為他是升天而非死去了,派黃錘和寬舒繼續傳授他的方術。沒有找到蓬萊的安期生這樣的仙人,但是在沿海屬燕國和齊國的地方,那些怪誕迂闊的方士們卻在紛紛效仿,更起勁地宣傳起神仙的事情來。
亳地人薄誘忌上奏祭祀泰一神的方術,說:“天神中,屬泰一神最為尊貴。泰一的配祭是五位天帝。古時候的天子都是在春秋的時候到東南郊對其進行祭祀。祭品為牛、羊、豬三牲的太牢祭禮,祭祀為七天,修建祭壇,並設有通往八方的鬼道。”於是皇上就命太祝官在長安東南郊建立了這樣的祭壇,常常按照薄誘忌上奏的方法來進行供奉祭祀。此後有人上書,說“古時候的天子每三年對三一、天一、地一和泰一進行祭祀”。皇上也應允了,讓太祝統領朝臣在薄誘忌的泰一神壇上祭祀,並按照薄誘忌所說的方法做。後來又有人上書,說“古時候的天子常在春秋時節舉行祭祀,以去除禍患、祈求福祥。祭祀黃帝時,祭品為一隻梟和一個破鏡;祭祀冥羊神的祭品為羊;祭祀馬行神的祭品為一匹青色的公馬;祭祀泰一、皋山山君和地長的祭品為牛;祭祀武夷君的祭品為幹魚;祭祀陰陽使者的祭品為一頭牛。”皇上就命祭祀官按照此方法來統領朝臣辦理,在薄誘忌的泰一神壇旁邊舉行祭祀。(漢武帝劉徹畫像)
此後,皇上的園囿裏養著白鹿,用鹿皮造成皮幣,為了揭示祥瑞符應,而鑄造了白金三品。
第二年,在雍郊祭祀時,捕獲了一隻獨角獸,看起來像麃。官員說:“陛下如此肅穆虔誠地舉行祭祀,上天為了回報,就將獨角獸賜給您,這大概就是麒麟吧。”於是就將其獻給了五畤,並為每畤增加一頭牛的祭品,一起焚燒以祭祀天帝。將銀錫白金賜給諸侯,以表示所揭示的符應是合乎天意的。
[原文]
於是濟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禪,乃上書獻泰山及其旁邑。天子受之,更以他縣償之。常山王有罪,遷,天子封其弟於真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然後五嶽皆在天子之郡。
其明年,齊人少翁以鬼神方見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術蓋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雲,天子自帷中望見焉。於是乃拜少翁為文成將軍,賞賜甚多,以客禮禮之。文成言曰:“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畫雲氣車,及各以勝日駕車辟惡鬼。又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泰一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歲餘,其方益衰,神不至。乃為帛書以飯牛,詳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殺而視之,得書,書言其怪,天子疑之。有識其手書,問之人,果書。於是誅文成將軍而隱之。
其後則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巫醫無所不致,不愈。遊水發根乃言曰:“上郡有巫,病而鬼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問神君。神君言曰:“天子毋憂病。病少愈,強與我會甘泉。”於是病愈,遂幸甘泉,病良已。
[譯文]
於是濟北王認為皇上要舉行封禪大典,就上書要獻出泰山和附近的城邑。天子接受了,用另外的縣邑來賞還他。常山王犯了罪,被貶官遷徙,天子將他的弟弟封在真定,來繼續對先王的祭祀,而把常山國改為了郡。此後,五嶽均歸於天子的管轄範圍。(鎏金馬)
第二年,齊人李少翁因為具備招引鬼神的方術而被皇上召見。皇上特別寵愛的王夫人去世了,少翁便用方術在夜間設置帷帳將王夫人和灶鬼的容貌招來,天子從帷帳中看到了。於是就拜少翁為文成將軍,並大加賞賜,將其奉為上賓。文成將軍說:“皇上想要和神仙會麵,但是住的宮室和穿戴的服飾又不像神仙用的,神仙便不會來。”於是畫了雲氣車,還分別依幹支五行相勝之日駕車以驅除惡鬼。又建造了甘泉宮,中間設為台室,畫出天、地、泰一等各種神靈,設置祭品以招來天神。一年多過去了,他的方術更加不靈了,神仙沒有來。於是就在帛上寫下字,並讓牛吃進肚裏,還假裝不知道,說此牛肚裏有奇怪的東西。將牛殺掉打開一看,果真有帛書,書上寫的內容很是奇怪,天子對此表示懷疑。有人認出了帛書上的字跡,就詢問寫此筆跡的人,果真查出此書是假造的。於是就將文成將軍誅殺,並將此事隱瞞。
此後,有營建了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等此類建築物。
文成將軍被殺的第二年,天子在鼎湖宮病得很嚴重,巫醫用盡了一切辦法,還是不見好轉。遊水縣一個叫發根的人進言道:“上郡有個能夠驅除病魔的巫師。”皇上就將其招來安置在甘泉宮以行祭祀。病了時候後,派人去問神君。神君說:“皇上您不用擔憂自己的病。病情稍見好轉,就勉強支撐著來甘泉宮見我。”於是病情好轉,就前往甘泉宮,果真就徹底好了。
[原文]
大赦天下,置壽宮神君。神君最貴者,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屬,皆從之。非可得見,聞其音,與人言等。時去時來,來則風肅然也。居室帷中。時晝言,然常以夜。天子祓,然後入。因巫為主人,關飲食。所欲者言行下。又置壽宮、北宮,張羽旗,設供具,以禮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書其言,命之曰“畫法”。其所語,世俗之所知也,毋絕殊者,而天子獨喜。其事祕,世莫知也。
其後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長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元狩雲。
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議曰:“今上帝朕親郊,而後土毋祀,則禮不答也。”有司與太史公、祠官寬舒等議:“天地牲角繭栗。今陛下親祀後土,後土宜於澤中圜丘為五壇,壇一黃犢太牢具,已祠盡瘞,而從祠衣上黃。”於是天子遂東,始立後土祠汾陰脽上,如寬舒等議。上親望拜,如上帝禮。禮畢,天子遂至滎陽而還。過洛陽,下詔曰:“三代邈絕,遠矣難存。其以三十裏地封周後為周子南君,以奉先王祀焉。”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泰山矣。
[譯文]
於是大赦天下,並把神君遷置到壽宮。神君最尊貴的是泰一神,泰一神的輔佐是大禁、司命等都跟著遷到了壽宮。人們是看不到這些神仙的,但是可以聽到他們說話,跟人說好一樣。時而來臨,時而離去,來的時候有風吹動的蕭蕭聲。在宮室的帷帳中居住。有時會在白天說話,但通常還是在夜裏說。天子舉行了消災求福的儀式後來到壽宮,將巫師作為壽宮的主人,並向他領取飲食。眾神靈想說的話也都是通過巫師來傳達。又建造壽宮和北宮,並用羽毛來裝飾懸掛的旗幟,陳設供奉器具以禮祭神君。神君的話,皇上就派人聽受並記錄,稱為“畫法”。然而他說的話都是世間俗人知道的,沒有什麼特殊之處,惟獨天子喜歡。他的事情是要保守秘密的,因此世人便無法知曉。
接下來的三年,官員們說紀元應當用天的祥瑞來命名,而不應隻按一、二來記數。第一個紀元為建元,第二個紀元由於出現了彗星而稱為元光,第三個紀元由於在郊外捕獲一隻野獸叫做元狩。
第二年冬,天子到雍縣去舉行郊祭,商討說:“如今上帝由我來親自進行郊祭,但是卻沒有祭祀土地神,這是不完備的。”主管官員同太始公、祠官寬舒等人商議道:“祭祀天地應該用繭栗色角的小牛。現在陛下親自祭祀後土神,就應該在水澤中建五個外形高而圓的,像小丘的祭壇,每個祭壇都要用黃牛太牢禮來進行祭祀。結束後全都埋掉。陪祭人都服飾應為黃色。”於是天子就向東去,開始在汾陰地的山丘上建築後土神廟,這些都依據寬舒等人的建議。皇上親自進行望祭,同祭祀上帝的禮儀沒有區別。祭禮結束後,天子就路經滎陽而返回。途經洛陽時頒布詔書說:“三代距今非常遙遠,太遠了,他們的後代就難以留存。應該用三十裏的地方封給周家的後裔為周子南君,以便使他們供奉先祖的祭祀。”這一年,天子開始巡視郡縣,漸漸接近泰山一代了。
[原文]
其春,樂成侯上書言欒大。欒大,膠東宮人,故嚐與文成將軍同師,已而為膠東王尚方。而樂成侯姊為康王後,毋子。康王死,他姬子立為王。而康後有淫行,與王不相中,相危以法。康後聞文成已死,而欲自媚於上,乃遣欒大因樂成侯求見言方。天子既誅文成,後悔恨其早死,惜其方不盡,及見欒大,大悅。大為人長美,言多方略,而敢為大言,處之不疑。(漢武帝李夫人像)
大言曰:“臣嚐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顧以為臣賤,不信臣。又以為康王諸侯耳,不足予方。臣數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馬肝死耳。子誠能脩其方,我何愛乎!”大曰:“臣師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則貴其使者,令有親屬,以客禮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於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致尊其使,然後可致也。”於是上使先驗小方,鬥旗,旗自相觸擊。
[譯文]
這年春天,樂成侯丁義上書推薦欒大。欒大是膠東王的宮人,以前曾經跟文成將軍向一個師傅學藝,後來就跟著膠東王,替他主持配置藥方。樂成侯的姐姐是康王的王後,沒有兒子。康王去世,別的姬妾生的兒子即位。康王王後有淫亂的行為,她與康王不和睦,用法術互相傷害。康王聽說文成將軍已經被殺,就想討好皇上,於是就通過樂成侯推薦欒大進言方術。天子將文成將軍殺掉後,又有些後悔他死的太早了,還沒有將所有的方術都用出來,見了欒大就非常高興。欒大身材高大,麵貌秀美,言談中透露出很多計謀策略,而且敢於毫無遲疑地說大話。
欒大進言說:“我曾到海上,見到過安期生、羨門等一類的仙人。隻是他們由於我地位低賤而不信任我。又覺得康王隻不過是個諸侯王,因此不值得將神仙之方給他。我曾多次對康王說,但是康王也不信任我。我師父說:‘黃金可以煉成,黃河的決口也可以堵上,長生不死的藥也可以找到,神仙也可以被招來。’我是怕步文成將軍的後塵,那樣方士都會掩上自己的嘴巴,還有誰敢進言方術呢?”皇上說:“文成將軍是吃了馬肝才死的。你若真的可以修煉出神仙方術,我還吝惜什麼呢?”欒大說:“我師父並非有求於人,而是人們去求他。陛下您若真想招來神仙,就一定要尊重他派遣的使者,讓他有親屬,以賓客之禮來款待他,不能鄙視他,讓他佩戴各種印信,這樣才能使他與神仙交往通話。”於是皇上就讓他先試驗一下小的方術,表演鬥棋,棋子就真的相互撞擊抵觸。
[原文]
是時上方憂河決,而黃金不就,乃拜大為五利將軍。居月餘,得四金印,佩天士將軍、地土將軍、大通將軍、天道將軍印。製詔禦史:“昔禹疏九江,決四瀆。間者河溢皋陸,隄繇不息。朕臨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遺朕士而大通焉。乾稱‘蜚龍’,‘鴻漸於般’,意庶幾與焉。其以二千戶封地士將軍大為樂通侯。”賜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以充其家。又以衛長公主妻之,齎金萬斤,更名其邑曰當利公主。天子親如五利之第。使者存問所給,連屬於道。(漢武帝玉印)
自大主將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獻遺之。於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將軍”,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將軍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示弗臣也。而佩“天道”者,且為天子道天神也。於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頗能使之。其後治裝行,東入海,求其師雲。大見數月,佩六印,貴振天下,而海上燕齊之間,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譯文]
這個時候,皇上正擔憂黃河決口,而黃金也沒有煉成,於是就將欒大拜為五利將軍。過了一個多月,欒大就得到了四方金印,佩戴士將軍、地土將軍、大通將軍和天道將軍的印信。天子下詔給禦史:“以前大禹將九江疏導,決通四瀆。近來黃河泛濫,直至岸邊廣闊的土地,修築堤防的勞役不能停息。我君臨天下已經二十八年了,上天仿佛要送給我一名賢士,而欒大正是個通天意的賢士。《易經·乾卦》說‘飛龍在天’,‘鴻鳥飛臨高岸’,得到欒大,說明我的意誌是得到上天讚許的。應該用兩千戶食役封地將將軍欒大封為樂通侯。”賜給他列侯等級的上等住宅,還有一千名童仆。其家室都按照帝王的標準添置了車馬、帳幕、器械、百物等等。又將衛皇後的長女嫁給他,贈送萬斤黃金,將公主封號改為當利公主。天子親臨五利將軍的宅第。派人問候並供給物品,這樣的隊伍在路上連續不斷。
從大長公主和將相以下,都在他家裏設置酒宴,進獻和贈送財物。於是天子又刻了一個稱為“天道將軍”的玉印,派使者身穿用羽毛縫製的衣服,夜晚時候站在白茅上,五利將軍也身穿同樣的衣服,站在白茅上接受玉印,為了顯示不把他當臣子看待。而佩戴“天道”的意思就是要為天子招來神仙。於是五利將軍便常在家裏祭祀,想以此來讓神仙降臨。神仙沒有招來卻招來了百鬼,不過欒大指使他們還是遊刃有餘。此後,他整裝出行,向東進入海上,去尋求他的師父了。欒大被引見幾個月的時間,就佩戴上六方大印,貴寵令天下震動。而沿海燕國和齊國一帶的方士,人人都扼手振腕稱自己有神仙方術,可以將神仙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