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第一話(1 / 1)

故事發生在南宋理宗景定年間。這一年距離大理國亡國已有十年整,距離南宋政權滅亡還有十六年。

這一天恰逢四月初八浴佛節,臨安城裏別樣熱鬧。從清晨開始,前往各大寺廟敬佛齋僧的男女老少便絡繹不絕。各寺廟皆有浴佛會,用香藥糖水噴灑擦拭佛像,為佛“洗塵”。僧侶們也會在這一日叩開各家各戶的大門普施浴佛水。西湖上正在進行放生會,畫楫輕舫交錯如織,觀禮者圍得湖岸水泄不通。時值草長鶯飛的季節,橋上少年郎,競縱紙鳶;橋邊街市上,百戲彙集。整座臨安城繁華得好似承平盛世,一派********之象。

直到申時,這熱熱鬧鬧熙熙攘攘的一天才逐漸消褪去它的熱度。伴隨著日暉的黯淡百姓也逐漸散去,各自歸家。主持完浴佛會的普寧寺主持弘心大師終於也結束了一日的操勞,準備回他的禪房打坐念經。

方丈的禪房另辟在主殿後方的一個小院子裏,十分清幽。院中種著兩棵香樟樹,不知已活了幾百年。枝葉如冠蓋朝四方伸展,枝頭已抽出嫩葉,煥發出新的活力。弘心伸出手去小心地撫了撫如嬰兒般嬌嫩的新葉,心中有種莫名的惆悵。人生一去不返,不能像樹一樣,一到春天就可以煥發出新的生機,將生命曆程再重新經曆。如果樹如人一般有靈思,經過這數百年的輪回生長,一定能夠堪破命運,參透這天地間的玄機吧。可惜人死了須將一切記憶消盡,才得輪回。若想再下一世有所參悟有所彌補,也是不可能的了。

弘心搖搖頭,今天一定是太累了,才會有這麼多莫名而生的感喟。他推門進了禪房。

禪房隻有幾丈寬,門房粗陋,陳設亦十分簡單。左側靠牆有一個簡易的書架和一張抄經用的桌子。右手香案上供著佛龕。餘下唯有一張窄榻橫亙中間。雖然普寧寺一直香火鼎盛,但弘心大師的修行生活卻簡樸到了極致。普寧寺的香火錢除了維持寺院的日常開支外,全部都施舍給了窮人和流浪漢。

弘心隨手掩上門,正打算點燈,一團銀光卻在門背上閃耀了一下。

弘心心中一驚,什麼東西?他小心地上前一摸,卻觸手冰涼。這是一枚銀標——七角星星標!

一張紙被星星標釘在門板上。

弘心取下紙正想看個究竟,卻敏銳地感覺出屋內彌漫著的殺氣!

有人!

“誰?”弘心當即沉喝出聲。豈料話音還沒落下,一道雪亮的劍光便如閃電般劃破沉寂的黑暗,不及眨眼間已刺到了他胸前。

弘心揚手一拂,袈裟拂中劍身,劍光一偏,貼著他的肋骨劃過。“嗤”的一聲裂帛之響,袈裟被破開一道大口子。弘心右手倏出,淩厲一抓抓向黑影,袍袖帶出呼呼勁風,這一抓之力足可碎碑裂石。誰也不會想到,平日裏慈藹的方丈大師竟是一個深藏不露的武宗高手!掌勁壓迫著對方步步後退直至被逼到牆角。然而此人卻如魚一般油滑,身子一扭已從弘心掌下滑出,遊至門邊。弘心以為她要逃走,正要上前捉拿。誰知她卻反而反手栓上了門閂,冷笑一聲:“大師身手不減當年。”

弘心愕然一震,聽這聲音,竟是個女子。“你是什麼人?”

那女子咯咯一笑,忽又斂住笑聲沉下嗓門,聲音中帶著陰鶩和狠毒:“惡報已至,泥犁門開。我就是你的索命無常!”

弘心分辨著這來自黑暗中的聲音,似乎有些熟悉,但憑他如何搜索枯腸也想不起來。這些年他一直在這普寧寺內潛心修行,向無與女子有任何瓜葛。他百思不解。

“阿彌陀佛。種種冤愆,因果自報;冥司業鏡,罪有攸歸。不論老衲與檀越有甚恩怨,且先平息怒意,但有不憤,可同老衲慢慢講來,若有因果,老衲自當領罪。”弘心合什勸道。

那雪亮的劍光再度亮起,忽然就掠到了弘心的脖頸。這一回,弘心竟沒有再抵抗。

“領罪?”那女子縱聲大笑,瘋狂的笑聲中帶著吞聲泣血的淒愴和悲憤,“你這一身的罪孽贖得清麼?你以為改頭換麵躲到佛祖腳下就能逃過老天的懲罰?可惜舉頭三尺有神明。佛祖有眼,讓我找到你。”那女子啐了一口到他身上。“想知道你手中那張紙上寫的是什麼?”

一點燭光忽然亮起,飛到弘心大師手中。燭光映著雪白的紙麵,上頭那赤紅的字跡如鮮血一般流淌著,觸目驚心。

弘心如遭雷殛,身子猛震了震。手一抖蠟燭掉落在地,瞬間熄滅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