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1985)美國電影女演員。好萊塢三、四十年代大明星詹姆斯·賈克奈的妹妹。生於紐約市。原名瓊·賈克奈,珍妮·賈克奈《你生活的年代》,1948曾就讀於亨特學院,成績優良,是大學優秀生聯誼會會員。1938年去洛杉磯,進帕薩迪納劇院攻讀戲劇。1940年進入電影界任配角。1942年詹姆斯·賈克奈在影片《勝利之歌》中扮演百老彙著名藝人喬治·科恩,珍妮扮演科恩妹妹一角。其後,珍妮和他哥哥·又在《你生活的年代》(1948)、《街頭雄獅》(1952)和《千麵人》(1957)三部影片中合作。《你生活的年代》和《街頭雄獅》是由珍妮的大哥威廉·賈克奈監製的。
珍妮拍片之外,五十年代曾參加廣播劇和電視劇的演出,並擔任多年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此外,在舞台演出方麵,也頗有成就。
她參加演出的其他影片還有:《鶯歌蝶戀》(1940)、《金手套》(1940)、《罪犯女王》(1940,舊譯《一丈青》)、《每個女人有秘密》(1940)、《流沙》(1950)等。
利希茨基的普隆係列(PROUN)是一種介於平麵和立體之間的裝置,顯示了畫家對空間結構進行分割組合的探索,預示著一種新風格的出現。
利希茨基(EL.Lissitzky,1890年~1941年)是俄國先鋒派的活躍人物,早年求學於斯摩棱斯克高級技術學校,1909年~1914年在德國達姆施塔特的工藝學院研修建築學,獲得工程師資格。1916日年從裏加工業大學工程建築專業畢業,十月革命後,曾是莫斯科蘇維埃美術部門的工作人員。1919年,他應校長夏加爾之邀,成為維帖布斯克美術學校建築專業教授。他在接觸了馬列維奇的藝術觀念後,創作了他的《PROUN1°》。利希茨基的普隆係列,將藝術和建築學融為一體,後來他還把這種美學思想用於平麵設計和印刷排版。
20年代以後,利希茨基主要從事書籍裝幀和展覽會設計工作,1941年病逝。
《構成第117號》是羅德欽柯構成主義的代表作之一,顯示了畫家對空間的認識。
亞曆山大·米哈伊洛維奇·羅德欽柯(1891年~1956年)是俄國構成派的重要人物之一。1910年~1914年在喀山美術學校學習,在那裏他遇到了女畫家斯傑潘諾娃,後來與之結婚。從喀山美術學校畢業後,他曾在莫斯科斯特羅岡諾夫工藝美術學校學習,與當時一些著名的先鋒派畫家交往密切。1918年,羅德欽柯開始在莫斯科積極組織新藝術活動,並成為蘇維埃美術部的成員。從1921年起,他放棄架上藝術轉而從事海報、書籍裝幀和紡織品等設計,30年代他重拾畫筆。1956年在莫斯科去世。
這幅《在自然的鏡中》描繪了寧靜的夜晚和潺潺的溪流交織而成的人間仙境。
拉爾夫·布萊克洛克(1847年~1919年)是美國東部著名的畫家,以擅長描繪月夜風景而聞名遐邇。他生於紐約的一個醫生家庭,早年學習音樂與美術。1869年他放棄去歐洲深造的機會而去西部旅行寫生,直到1872年,共完成了數百幅風景寫生作品。1876年回到紐約後,畫風開始向印象派靠攏。在眾多的美國畫家中,除賴特外,還沒有人能像布萊克洛克那樣,在小小的畫幅上展示神秘和詩意。一汪池水,一片草地,加上一些樹叢和一輪明月,構成了布萊克洛克作品的全部內容。有時畫中依稀可見的人影,似乎顯示了畫家對人類的關愛。憂鬱、纖柔、優雅的畫麵效果給人以幻想。
布萊克洛克曾到美國西部旅行,並將拓荒初期荒厚的寂靜錄入自己的畫中,他特別關注印第安人的生存狀態,《月光》就描繪了他們的生活,其風景畫具有幻想的、詩意的特點,他喜歡描繪銀色月光下疏影綽約的樹叢,或者秋高氣爽、層林盡染的森林中印第安人的帳篷,他筆下的大自然充滿了一種浪漫、神秘,憂鬱而寂滅的氣息,畫麵幽深靜謐,構圖洗練而層次分明,色調統一而富於變化。
他雖然有著超凡入聖的藝術天賦,但由於不諳世事而遭盡世人冷眼,飽受貧困生活的折磨,作品隻能低價出售,而經人轉手後竟屢屢創下當時在世畫家作品的最高售價。1916年他的《月下小溪》一畫在拍賣中竟創下兩萬美元的高價,而當初畫家的賣畫所得甚至抵不上一本拍賣目錄。生活的磨難、命運的多舛終於使他精神崩潰。1899年他被送入精神病院,他的藝術生涯結束了。雖然他的遭遇堪稱一出令人惋惜的悲劇,但他留給後人的作品卻是彌足珍貴的藝術財富。
此幅《夜》表現的是搶劫者的暴行。畫麵上兩個麵目猙獰的暴徒夜入民宅,將丈夫懸吊在屋梁上,將妻子捆綁起來。孩子在乞求,被縛者在絕望。畫家采用有力的線條,變形的輪廓及塞滿畫麵的人物,造成堵塞可怖的心理壓力,使人對如此殘酷的夜間凶殺不寒而栗。畫家描繪這樣的場麵,試圖以此來控訴戰爭強加給人民的恐怖和災難,充分揭露戰爭的暴行和殘忍。人物麵部表情和動作具有一種痛苦和蠻橫強烈對比的戲劇性效果。畫麵色彩暗淡,調子冷漠,使人產生一種厭惡感。一群身軀扭曲變形的人物,被壓縮在狹窄的空間裏。他們像中世紀後期繪畫中所表現的陰間鬼魂一樣在受折磨。在繪畫技巧上,明晰而準確的細部描繪加深了畫麵的恐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