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一月(1)(1 / 3)

樞機主教梅西耶在比利時被拘留

1月4日。樞機主教梅西耶今天在他的馬林絲宮被德國人拘留,因為他發表的給教區居民的公開信,題為《愛國主義與忍受》。在這封信中,紅衣主教梅西耶譴責了歐洲的這場戰爭,並指控德國人不守誓言,因為他們無視比利時的中立地位。

一份給教皇庇護十四的官方報道說,德國人在馬林絲毀掉了1.5萬份公開信,對梅西耶樞機主教進行審問並讓他收回對德國的指控,但遭到拒絕。他的被捕引起了教皇和整個羅馬天主教會的抗議。

蘇瓦鬆市遭到德軍炮火的猛烈轟擊

1月17日。德軍在將法軍擊退後,目前,正在炮轟蘇瓦鬆,毀壞了教堂區,炸死了很多人。蘇瓦鬆行政當局下令撤離該城,已在蒂耶裏安頓下來。據觀察家說,蘇瓦鬆的戰鬥使德軍在持續了3個月的對法戰爭中取得了最大的勝利。

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

1月18日。日本對中國的野心由來已久。一次大戰前,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因西方列強的製衡尚不至明目張膽;但大戰爆發後,日本乘歐洲列強無暇東顧之機對中國侵略,先借口英日同盟向德國宣戰,繼而發出最後通諜,索取膠州灣,德國未答複,日本於是出兵山東。日本的意圖並非止於此,日軍自龍口登陸後越出劃定的交戰區域,占領膠濟鐵路全線及沿線礦產,中國政府屢次抗議無效。

日本駐北京公使日置益在外相加藤授意下,向袁世凱麵遞條件苛刻的片麵要求達五號二十一條之多,第一號要求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第二號要求將旅順大連租界期限及南滿與安奉兩條鐵路期限延長為九十九年;第三號要求中日合辦漢治萍公司;第四號要求不得將沿岸港灣及島嶼割讓或租借他國;第五號要求中國聘用日本人為財政、政治、軍事各方麵的顧問。

二十一條要求提出後,國內舉國嘩然。副總統黎元洪,陸軍總長段祺瑞一致主張備戰拒絕,但袁世凱因別有用心不同意,派外長陸征祥向日本求饒,但並無結果。5月9日,袁世凱在日本最後通牒壓力下,以“終因我國國力未充,目前尚難以戎兵相見”為理由接受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

英軍擊沉德國“布柳徹”號戰艦

1月24日。英軍戰鬥巡洋艦擊沉德軍裝甲巡洋艦“布柳徹”號,並重創另兩艘德軍戰艦。德軍妄想再次重演去年炮擊海岸城鎮斯卡伯勒和哈特爾浦的一幕,但是,他們今天早晨被發現,5艘英國海軍戰鬥巡洋艦在海軍中將大衛·貝蒂爵士的率領下於上午9時30分向德國軍艦開火。

德國軍艦向東退卻。在這場海上追擊戰中,“布柳徹”號遭到“萊昂”號上的13.5英寸大炮的轟擊。“布柳徹”號脫離艦隊,傾覆沉沒。德國海軍部報道說,“道爾伏格林”號、“賽德利茨”號和“毛奇”號雖受重創,但是他們繼續撤退,後來到達了德國布雷區和潛水艇的保護範圍內。

龐大的·布柳徹”號戰艦在陶格爾沙屈服於英軍炮火英軍損失輕微,在“萊昂”號上,有11人受傷。這次勝利為1月1日的失敗雪了恥;那次英艦“無敵”號是在英吉利海峽被魚雷或是潛水艇擊沉的,750名水兵中隻有150人獲救。

80萬俄軍開往普魯士

1月31日。新組織的80萬俄軍開往普魯士,準備發動新的進攻。

1914年8月,俄軍在第一次同德軍交戰中失敗;當時,盡管俄軍人數是其對手的2倍,但進攻卻以失敗告終。後來,椐透露,在戰爭爆發前3天,俄國沙皇曾在海牙請求仲裁。

法國文學家羅蘭獲諾貝爾文學獎

羅蘭(1966~1944)1915年獲文學獎,時年49歲。1866年1月29日生於法國的一個小鎮克拉姆西(Clameey),1944年12月30日死於法國的維茲萊鎮(Vezelay),享年78歲。國籍:法國。教育:1889年畢業於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1895年獲意大利的法蘭西考古學院文學博士學位。雙親:父,愛彌爾·羅蘭(Emile Rolland),著名律師;母,安東妮特·瑪麗·古洛(Antoinette MarieCoumt Rolland)。配偶:1892年10月與克洛蒂爾德(Clotilde Brdal)結婚,1901年5月離婚;1934年與弗夫·瑪麗(Veuve Marie Koudaehev)結婚。後裔:無。經曆:1895~1900年在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教授美術史;1900~1912年在巴黎大學教授音樂史。其他獲獎介紹:1913年獲法國科學院大獎;1933年獲德國Goethe獎章(拒領)。

主要著作:《群狼》(Les Loups),Paris:Albin Michel,1898。《理智的勝利》(Le Triomphede la Raison),1899。《丹東》(Danton),1900。《七月十四日》(le Quatorze Juil&t),Paris:Cahierde laQuinzaine,1902。《將來臨的時代》(LeTemps Viendra),1903。《貝多芬傳》(Beethoven),Paris:Fischbacher,1903(此書有傅雷的中譯本,人民音樂出版社,1978)。《人民戲劇》(Le Theatre duPeuple),Paris:Suresnes,1903。《約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r),10vols。Paris:Ollendorff,1904——〗912(此書有傅雷的中譯本,四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1980)。(米凱朗琪羅傳》(La Vie de Michel-Ange), Paris: LibrairiePlon,1906。(托爾斯泰傳》(Vie de Tolstoy),1911。(以上兩書有傅雷中譯本,見《巨人三傳》,安徽文藝出版社,1989。)《韓德爾傳》,嚴文蔚澤,上海新音樂出版社,1954。《哥拉·布勒尼翁》(Colas.Breugnon),Paris:Albin Michel,1918。《欣悅的靈魂》(L’Ame Enchant’ee),1933(1922年動筆)。《甘地傳》(Mahatma Ghamdi),1923。《愛與死的搏鬥》(Le Teu deL’Amour et de La Moa),1925。《盧梭生平和著作》,三聯書店,1996。《內心旅程》 (Le VoyageIntddeur),1939。《佩吉傳》(Peguy),1945。《莫斯科日記》,夏伯銘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羅曼·羅蘭與梅森堡書信錄》,孫梁輯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