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1951.5)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英雄。又名鄧世軍。四川省蒼溪縣人。1932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曆任戰士、班長、排長、連長、團長。經曆二萬五千裏長征,參加過臘子口、山城堡、平型關、保北等100餘次戰役戰鬥。作戰機智果敢,英勇頑強,12次負傷,9次立功,獲“戰鬥英雄”、“生產模範”、“工作模範”等稱號。1940年8月,任八路軍晉察冀邊區部隊第5團第1連連長時,在攻占山西省娘子關磨河灘車站戰鬥中,乘雨夜率全連向據險築壘、數倍於己的日本軍隊發起攻擊,一舉衝上磨河灘車站,增援日軍在鐵甲車和大炮配合下,向第1連發起強大攻勢,時值山洪暴發,河水突漲,處於敵眾我寡,三麵受敵一麵臨水的危險境地,他臨危不懼,忍受傷痛,堅持指揮全連與敵激戰5個小時,打退日軍10餘次進攻,斃傷敵200餘人,涉水突出重圍。戰後,晉察冀邊區授予他“特等戰鬥英雄”稱號,所在連獲“磨河灘英雄連”稱號,1943年9月,在北嶽溝反“掃蕩”戰鬥中,日軍2000餘人向剛剛轉移到北嶽溝的第5團主力部隊發起突然襲擊,第1連奉命掩護團主力轉移,他指揮全連先敵搶占製高點,連續打退日軍在飛機、火炮掩護下的7次衝鋒,堅守陣地一晝夜,斃傷日軍70餘人,圓滿完成掩護團主力安全轉移的任務。同年,在甘石溝反“掃蕩”戰鬥中,率全連同日軍1500人激戰,斃敵30餘人,衝破日軍合圍,1944年2月,出席晉察冀邊區戰鬥英雄戰鬥模範大會,被授予“晉察冀邊區子弟兵戰鬥英雄”稱號,獲一等戰鬥英雄獎章。1951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任團長。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中,奉命率部向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陣地縱深穿插,於洪川江南岸鳳尾山擊退“聯合國軍”4個營兵力的多次反撲,殲敵200多人。完成任務後奉命轉移,在強行通過炮火封鎖地帶時犧牲。
蔡鍔
(1882.12.18~1916.11.8)中國近代軍事家、愛國將領。原名艮寅,字鬆坡。湖南寶慶(今邵陽)人。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入長沙時務學堂。1899年赴日本,先後入東京大同高等學校,陸軍成城學校和陸軍士官學校。其間曾參加拒俄義勇隊,發表過《軍國民篇》,強調普及國民軍事教育,習兵尚武,實行軍事救國,1904年回國,在江西、湖南從事軍事教育工作。1905年7月至1910年(宣統二年)底,曆任廣西新軍總參謀官兼總教練官、廣西陸軍第1標標統、龍州講武堂監督等職,在廣西期間,著手組織撰寫《軍事計劃》,主張軍隊體製應編成野戰軍、守備軍、補充軍、國民軍和特種隊,便於平、戰時遂行不同任務;義務兵役製必須實行征之能來,來之能教,教之能歸,歸之能安,臨戰即至的“五要件”;軍事訓練應做到人與器、兵與兵、軍與軍、軍與國的四個一致等等。1911年春赴雲南任暫編陸軍第19鎮第37協協統,為加強新軍建設,選摘清末湘軍統帥曾國藩、胡林翼的治兵言論,分類編輯成《曾胡治兵語錄》,闡述治軍必須慎重選將;用兵應以安民愛民為本;戰守之法應因時製宜,審勢以求當;每戰必須周密準備,戰必製人,以及消滅敵有生力量為上等重要思想,10月30日與同盟會員李根源等在昆明舉行反清武裝起義。11月被推為雲南軍都督府都督,在任職期間,針對英、法帝國主義覬覦我國西南地區,主持製訂《五省邊防計劃》,確定先集中兵力消滅力量較弱的法軍,並準備對英、法軍同時作戰。《計劃》對滇黔桂粵川五省任務區分、兵力部署等均提出具體方案。1913年被調往北京,先後任陸軍部編譯處副總裁、參政院參政、全國經界局督辦。1915年12月19日由北京潛抵昆明,25日與開武將軍唐繼堯等宣布雲南獨立,反對袁世凱複辟帝製,旋即組織護國軍,任第1軍總司令。次年1月抱病率所部主力入川,在川、黔護國軍配合下,依靠人民支援和士氣優勢,運用近戰和迂回包圍等戰術手段,擊敗數倍於己的北洋軍,贏得戰爭勝利。1916年7月任四川督軍兼省長。病故後被北洋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有《蔡鬆坡先生遺集》、《蔡鍔集》等行世。
謝振華
(1916~)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原名謝振伴。生於江西崇義梅隔村。1930年參加縣遊擊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3軍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3軍團特務團連政治指導員、獨立營政治委員、第5師14團政治委員,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長征中任紅3軍團營政治教導員、紅一方麵軍保衛局科長。到陝北後,任紅軍大學上級幹部隊第2隊政治委員。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部特務團政治委員,總政治部敵工部副部長,八路軍第5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兼敵工部部長。新四軍第3師24團團長兼政治委員,曾率部參加1943年鹽阜區反“掃蕩”。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軍區第6分區政治委員兼新編第10旅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第12縱隊副政治委員、司令員,第三野戰軍30軍軍長,參加了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大學總隊政治委員、南京軍事學院基本係主任。1956年在中國人民誌願軍任軍長,1958年回國後,任副軍長,山西省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沈陽軍區副司令員。1982~1985年任昆明軍區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二屆中央委員。1985、1987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