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遜
清清的嘉陵江,在四川東北部造就了一座美麗的古城——閬中。古往今來,這裏就是連接西南與中原的主要驛站和軍事要衝。春秋戰國時期,曾是巴國別都和古蜀國重鎮;西漢時誕生過偉大的天文學家落下閎,他製定了中國最早的精確曆法,並將“過年”(春節)定為“一元之首”沿用至今;三國時知名度頗高的蜀國大將張飛,在此任地方官達七年,直至以身殉職任上;明末清初,因戰亂“未靖”,這裏代行四川省會長達二十年。曹雪芹在《紅樓夢》開篇中,就用了這座古城的別稱渲染縹緲的意境:“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20世紀50年代初,我有幸在這座美麗的古城度過了三年高中歲月。濛濛春雨中,小溪邊桐梓樹淡淡的白花,華光樓外嘉陵江畔繁忙的渡口,桓侯祠(張飛廟)旁校園裏琅琅的讀書聲,還有飽經滄桑歲月的青石板路……至今深藏在我心中,閬中已經成為我的第二故鄉。
不久前,我的朋友王萌君告訴我,準備將他近年來感悟閬中的文章結集成書。我趕緊拜讀他已寫成的30多篇文章,文中淳厚的鄉情、浩瀚的思緒、深沉的追憶與弘大的向往,令我感動、欽佩。在他筆下,這座古城展現出曆史長河中許多鮮為人知的風貌。唐人宮闕,宋人舟橋,還有蒙古人的金戈鐵馬,明代與徐霞客齊名的宦遊者,清末的西方傳教士,民國時期的教育家,相繼浮現在眼前;天籟之聲,田園牧歌,不時縈繞在耳邊。
作者在書中描繪了四個互相重疊的閬中:古代的閬中、現代的閬中、傳統的閬中與開放的閬中。在他深情的筆下,這座古城展現出相互交錯的質樸之美,引發人們在困惑與展望中,探索走向未來的路徑。
這本文集說的是中國內地一座古城的故事,它是人類曆史的細節。細節是金,能讓我們觸摸到曆史脈搏真實的跳動。
2009年11月25日
(張開遜,著名發明家,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協常委、中國科協科技與人文專門委員會主任,中國發明協會第二、三屆副理事長,北京市科協第四、五、六屆副主席,閬中中學校“張開遜基金”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