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四章 遼陽會戰(三)(2 / 3)

這是一種心靈上的摧殘和折磨,以至於任何的其他人都難以理解他所承受的自責和堅強。

兒玉源太郎在西側遇到的情況和野津貫道一樣,雙方一直打到了6月15日,野津貫道才換了一個方法,在斜線陣地上轉攻為守,集中兵力強攻夾河橋,夾河橋這個時候已經被炸掉了,野津貫道隻能利用原有的橋墩重新搭浮橋的方式衝過去,派了一個師團去強攻望水台。

宋彪打到這個份上也沒有多少兵力,他在望水台派駐的部隊就是胡大林的一個預備步兵團,望水台在15日下午失守,甚至連胡大林也戰死後,晚上,他隻能親自指揮兩個主力步兵團將陣地奪了回來,同時在晚上將浮橋炸掉。

此後雙方就在這裏來回拉鋸戰,野津貫道總體上是吃虧的,因為他的炮兵不如宋彪的炮兵旅凶悍,搭了幾次浮橋都無法強衝過去。

直到6月18日,兒玉源太郎才指揮大迫尚敏中將的第7師團奪取了柳木嶺陣地,爭取了足夠時間的宋彪沒有浪費兵力去爭奪該陣地,因為已經沒有必要,大部分的工事、封鎖線、碉堡都被打光了,奪取回來也防守不住。

這種大規模的高質量、高水平的會戰歸根結底還是在拚時間和人數。

宋彪從撫順出來之時有4.4萬人的兵力規模,擊斃川村景明大將的三道嶺突襲戰沒有損失多少人,擊斃大山岩元帥的遼陽突襲戰倒是損傷不小,前後折損了三千七百餘人。

此後將工兵團、運輸團都拆開重組了十個步兵團、一個炮兵旅、一個騎兵旅,即便如此也就是不足4萬人的兵力規模。

遼陽會戰打到6月19日,宋彪手裏已經隻剩下2.4萬人,這還是將兩個民兵大隊當作新兵填補到各個步兵團的結果,還好他將運輸、後勤、工兵等工作都拆給了新增募的運輸大隊、後勤大隊,否則將更為慘淡。

日軍是三個主力步兵師團、三個後備步兵旅團、一個炮兵旅團、兩個炮兵聯隊、一個騎兵旅團,外加多支總兵站步兵大隊,10.4萬人的大部隊衝過來,原本目標是要在三天內奪回遼陽,全軍隨之後撤到遼陽防線,穩固現在的戰略成果。

結果這10.4萬人打了整整十天時間還沒有奪回遼陽,折損了6.5萬人,表麵上,勝利的天平已經倒向了日軍,奪取遼陽隻是時間上的問題,可在整個東北戰場上,由於日軍大規模抽調主力反攻遼陽,俄軍五個集團軍順勢大規模壓上來,除了希木乃典的第三軍和黑木為幀的第一軍外,其餘各軍的陣地基本丟失,被迫收縮。

兒玉源太郎作為最高參謀長,他選擇的備用方案是全軍向著遼陽地區收縮,第五軍和第二軍負責在燈塔鎮防線進行斷後,使得大部分日軍都能撤離戰場。

如果野津貫道和兒玉源太郎還有足夠的時間,他們可以慢慢靠人數優勢耗死宋彪,但在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沒有時間,隻能繼續抽調第10師團和兩個炮兵聯隊加速強攻遼陽。

由於兵力嚴重不足,陣地過於漫長,宋彪放棄了望水台和望寶台陣地,據守縣城周邊的最後防線,同時試圖依靠魯山、首山、龍鼎山這一係列的堅固防線上和日軍頑抗到底。

當宋彪將防線壓縮,他的機槍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雖然迫擊炮彈全部打光,野炮、加農炮和28厘的榴彈炮照樣威猛無比,反過來轟打日軍在柳木嶺的陣地。

此時的宋彪已經將指揮部放回到縣城裏的千佛寺,圍繞縣城密集的和對手抗衡,還好炮彈的數量充足,足夠他的炮兵不斷壓製對手,以至於日軍缺乏強攻城牆的機會。

也許宋彪還不能算是極其高明的前線總指揮官,但他在這場戰爭裏至少做到了滴水不漏的地步,沒有給對手抓到太多的失誤,僅有的兩次失誤也沒有造成潰敗。

堅守,再堅守。

1905年6月22日的傍晚,宋彪在指揮部裏進行最後的物資清點,所有參謀官都在忙碌的計算著,每個人都有忙不完的工作要做。

距離他們最近薩姆索洛夫準將的增援即將抵達梅花嶺,也許在今天晚上9點之前就能抵達,日軍派遣了一些兵力試圖阻截,所以也可能是明天,或者後天抵達。

宋彪自然是不敢將希望寄托在別人的身上,他將所有的物資清點一遍,快速的在腦海裏計算還能堅守的時間。

迫擊炮彈用光了,最後剩下的隻有二十五枚照明彈,哈奇開斯機槍彈隻剩下六十萬發,平均每挺不足一萬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