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之夜,雪大如掌,一少年奇丐,一孝廉。豪飲數十盞,孝廉醉臥於堂上,丐則單衣立於簷下。
演繹的,是一個流傳千古的故事,一段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傳奇,一個慧眼識英雄的傳說故事。
常常在想,如果吳六奇沒有見到查孝廉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生軌跡。
然而,曆史是沒有任何的假如的,從此之後,中國的曆史之上,永久的留下了這個時刻,留下了這個雪大如掌的夜晚。
從此之後,中國曆史之中,留下了二個人的名字,鐵丐吳六奇,孝廉查繼佐。
從此之後,中國的曆史中,出現了一個毀譽參半的人物:吳六奇。
認識吳六奇,是在金先生的《鹿鼎記》中,很奇怪,整部小說中,印像最深的不是韋小寶,不是“生平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的陳總舵主,也不是嬌俏可愛的雙兒,而是吳六奇,這個在雪中縱酒當歌,以一餐之恩而報家產之半,這個豪氣衝天的世間奇男子。
於是想寫些什麼。
於是手邊有了一張潮州地圖,慢慢的劃過吳六奇走過的路,慢慢的劃過他的年少時光,看著朋友們提供的資料,腦海中,卻出現了一個長身玉立的少年。
很奇怪,在我的印像中,這個海內奇男子,卻並不是一個相貌粗豪的漢子,而是一個……溫文雅致的少年。
一個飛揚佻脫的翩翩佳少年,一個成年之後身材修長的濁世佳公子。
忽然間在想他為什麼會自潮而入杭,也在想著他在流落江湖的時候在做些什麼,為什麼曆史上的記載那麼的模糊不清,甚至於連吳六奇自己,也對這段經曆甚少提及。
於是,有了這麼一個故事。
在明末時,某地商人對後金政權采取了十分支持的態度,並在邊關地區建立基地向滿人走私物資甚至於提供情報,在客觀上來說,這些商人可以說是為滿清與明之間的戰爭提供了物資甚至是情報上的支持,而同時,在海上,東江總兵毛文龍在與滿清作戰的同時也在暗中行走私之實,以違禁之物以資滿清。
事實上來說,滿清之所以做大,與邊境上持續不斷的走私有著極大的關係,而從另一個方麵來說,對於一直持續的海上走私來說,有走私商人向東北方向開劈出一條新的走私通道來說是可能的,那麼,這個故事就有了一定的基礎,自然,這隻是小說家言而已,事實如何,估計早已經被埋沒於浩如煙海的曆史之中已經無處可考了。
曾經的曆史已經無處可知,我們隻能追尋著少年的足跡去想象他的故事,去想象著他的傳奇。
我們隻能在想象中知道,這個曾經的翩翩佳少年經曆的過去,想象著他的迷茫與堅定,想象著他的快樂與悲傷,痛苦與抉擇。
我們隻能在想象中了解,這個曾經的紈絝子弟的經曆,去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去了解,他從一個癡迷於賭博的少年到一名百戰餘生的將領的過往。
於是,我的筆下,真正的形成了這樣一個故事。
我們在故事中,去看著這個少年的歡樂,去看著這個少年的豪放,去看著,這個少年,那曾經的風雨曆程。
於是,我們相信,這個傳奇的人物。
他真的經曆過這些。
或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