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現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大熱點和焦點,引起廣泛關注。其實,素質關係到全社會、全民族的未來。隻有全體炎黃子孫素質的提高,才有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尤其在跨過貧窮門檻後,正向富裕小康邁進時,更應強化和提升民族素質。其中,提升廣大民營企業的素質,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將產生巨大的推動力量。

不斷發展壯大的民營企業,由於原先文化根基較淺,產業根基幼稚,企業素質普遍不高,嚴重阻礙和製約企業發展。為適應知識經濟和信息化時代的挑戰,以及內外兩個市場的風雲變幻,強化和提升企業素質,已迫切地擺在管理者麵前,成為打造企業優勢競爭力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素質在企業競爭中的作用和地位

個人的素質,在某種意義上,決定其事業的成敗;同理,一個企業的素質,在市場經濟日臻成熟、規範的環境下,決定這個企業的命運。

海爾集團有句名言:“要麼不幹,要幹就要爭第一”,便是優秀企業素質的集中體現和生動寫照。這個“第一”,首先是企業素質的第一。

一流的企業,其企業素質必然是一流的;優秀的企業,其企業素質也必然優秀。企業的整體素質,充分體現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優勢。

良好的企業素質,是在企業家先進價值觀、優秀經營理念的驅動和影響下逐漸形成的,並得到全體員工的高度一致認可,並且是視企業利益為生命的一種自我修身、調整、否定、反省、超越及不斷完善的綜合品質和能力。

素質雖屬於內在的品質,卻充分表露於企業外部形象、員工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上。

有心人隻要一踏進一家企業,裏外兜上一圈,其企業素質的輪廓就可盡收眼底。一個環境潔淨、企業文化濃烈、員工精神飽滿的外在企業形象,首先給人以一個良好的企業素質外部形象,留給人們(客戶)的印象,是鮮活而深刻的,極有可能成為被市場“親吻”的第一個契機。

去年,筆者有機會到外地學習,去了內蒙古的蒙牛、伊利、包頭稀土。一進廠門,逗留片刻,一種親和、舒心、令人振奮的感覺油然而生。廠家的幾位領導談吐不俗,誌氣高昂,氣質風度超然,一下子把我們吸引住。最令人激動的是蒙牛的奶牛,真是神牛,它們會自己去擠奶,擠完奶,自己去吃牧草。這些奶牛全給老牛訓得服服帖帖,簡直像一群群乖巧的孩子。這也折射出牛董事長管理智慧的靈光。

企業的外在素質形象,建立於內在素質基礎上。隻有提升內在素質,外部良好形象才能得以持久和完善。

提升企業素質的關鍵在於人的素質。其中,領導團隊的素質,具有決定意義。唯有這個團隊素質的提高,才有整個企業素質的提高。

一個孜孜於事業的老總,會時刻不停地調整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並以頑強的意誌和毅力,力排前進路上的各種障礙,以超前的戰略眼光,緊盯市場風雲,占領市場製高點。

企業家素質的優秀,必定會帶動整個企業素質的提升。而一個以投機眼光看待市場,以欺詐為手段惑眾的老總,其團隊的不良素質會變本加厲地表現出來,直至徹底陷進死胡同。

企業的素質決定產品的品質。一流的產品,是企業優秀素質的結晶;而粗劣的產品,往往是低素質企業孵出來的怪胎。

由此可見,強化和提升企業素質,在營造企業優勢競爭力的過程中,起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作用。二、強化和提升民企素質是一項意義深遠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廣大中小民企,在市場經濟體製改革不斷深化,所有製觀念空前解放的今天,雨後春筍般地迅猛發展。過快的發展速度下,往往對企業素質無暇顧及,甚至到了初具規模後,因受企業整體素質欠佳的拖累,而導致業績裹足不前。盡管企業經營者傾注全力於營銷,但對因企業素質下滑造成的成本逐漸加大、利潤稀釋現象,往往沒有引起足夠的警覺,這便成為嚴重製約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一個真正想把自己企業做專、做精、做強、做大、做久的企業家,如培養自己的孩子成才一樣,應全麵關心其成才。而素質的進步和提升,應列在諸成長要素之首。

企業素質的提高,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而是一個逐步積累、提升的過程。欲一蹴而就、一步升天是極不現實的,等待發展之後再重視的想法,更是極端錯誤。除非短視眼,在市場上撈一把就跑,那是賭徒,絕非辦企業的料。其結果往往不是“撈一把”,卻是“蝕一筐”。

鑒於目前中小企業的素質狀況,令人頗為憂慮。

筆者曾調查過幾個規模尚可的民營企業,職工中初中文化程度占90%以上,缺失文明、操作不盡規範的占15%以上,心理素質脆弱、動輒怨天尤人的不在少數。管理層中,有急功近利者,有浮躁不定者,有少年老成者,有埋頭苦幹卻無創意者。

試想,這樣的企業,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大潮中,能有立足之地嗎?而被市場無情淘汰出局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