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羅馬入侵,古希臘終結(1 / 3)

正如人有生老病死一樣,一個時代也有其興衰曆程。希臘衰落之時,正值西方強國羅馬興起。他們趁古希臘內亂、相互征伐之際,一舉領軍入侵,攻占了古希臘諸邦。但強悍的羅馬人雖然征服了古希臘,卻反過來為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征服。

羅馬的強大

早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古希臘境內便戰火不絕,各邦力量彼此消耗虛弱,後來終於被馬其頓所滅。亞曆山大大帝逝世後,經過一番殘酷的爭權奪利,大將安提柯在馬其頓和古希臘建立起了安提柯王朝。然而這個王朝非常不穩定,古希臘城邦不願馬其頓人淩駕於自己之上,於是分別成立了埃托利亞同盟和阿卡亞同盟。

這兩個聯盟時而相互鬥爭,時而聯合共抗馬其頓,偶爾還會聯合馬其頓來擴張勢力或鎮壓反對力量。馬其頓也時常利用各種機會牽製這兩個聯盟的行動。到了公元前3世紀下半葉,古希臘的局麵一片混亂,頹勢日顯。此時,西方強國羅馬悄然崛起。

羅馬人發跡於意大利半島。當它征服意大利半島後,便開始向海外擴張。羅馬不動聲色地向東進發,趁著古希臘內亂之際,逐漸征服了地中海的一些沿海城市。當時馬其頓的國王腓力五世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試圖結束古希臘混亂的形勢,同時也在暗中防備羅馬為所欲為的東擴。

在國內,腓力五世聯合阿卡亞同盟統帥阿拉圖,一舉將斯巴達的改革之火撲滅。後來他又派人毒殺了阿拉圖,使得阿卡亞同盟元氣大傷。當腓力五世發現羅馬已經逐漸向馬其頓的近鄰伊利裏亞滲透時,非常惱火。於是他和迦太基的名將漢尼拔聯盟,想借助迦太基削弱羅馬人的實力。迦太基是地中海強國,羅馬入侵地中海損害了迦太基的利益,兩國很快爆發了戰爭。大規模的戰爭有兩次,史稱“第一次布匿戰爭”和“第二次布匿戰爭”。

第一次馬其頓戰爭

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腓力五世和迦太基結盟,共同對抗羅馬,於公元前215年,發動了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當時羅馬正與迦太基在意大利半島激戰,因此僅派出少量兵力牽製馬其頓。迦太基大將漢尼拔極力勸說腓力五世向意大利派兵,可是腓力五世卻猶豫不決。一方麵他有感於羅馬的強大,如果他正式卷入戰爭,倘若羅馬失敗尚好,如果戰敗的是迦太基,那麼馬其頓就是羅馬下一個槍口對準的對象了。再加上此時古希臘各城邦蠢蠢欲動,他忙於鎮壓,實在是分身乏術。於是,這個絕好的機會在腓力五世的優柔寡斷中被斷送了。

為了牽製馬其頓,羅馬派人前往古希臘城邦尋求結盟。公元前211年,羅馬人與埃托利亞同盟聯合,約定埃托利亞同盟立即與腓力五世展開陸戰,所獲領土歸同盟所有,羅馬人負責提供海軍支持。不久,許多古希臘城邦看到了好處,紛紛加入這個聯盟。在羅馬的煽風點火下,古希臘城邦開始了對馬其頓的戰爭。

腓力五世非但不能將羅馬驅趕出去,反而把戰火引到了古希臘,使自己陷入了重圍。為了鞏固馬其頓對古希臘的控製,他始終不敢冒險撤出古希臘的兵力,也無暇騰出手對付羅馬。公元前205年,馬其頓和羅馬締結和約,大體上維持戰前局勢。

戰火再起

第一次馬其頓戰爭,馬其頓與羅馬可以說打了個平手。但是在戰爭之後,形勢發生了逆轉,羅馬占據了絕對優勢。在布匿戰爭中,羅馬打敗迦太基,獲得地中海迦太基城市的控製權,取得了海上霸權,使其在古希臘城邦內部的影響力也逐漸擴大。果然如腓力五世所料,好戰的羅馬將下一個目標對準了馬其頓,而第一次馬其頓戰爭充分給了它東擴的口實。

親眼目睹羅馬的勢力一天天壯大,腓力五世焦慮無比,他急需擴張勢力範圍,從而增加與羅馬作戰的資本。公元前205年,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統治者托勒密四世逝世,幼主繼位,宮廷內的王公大臣相互傾軋。埃及的衰弱,引起了馬其頓王國和塞琉古王國的覬覦。腓力五世和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締結密約,合夥瓜分埃及在歐洲和亞洲的勢力範圍。

麵對虎視眈眈的馬其頓和塞琉古,埃及人倉皇無措,於是派使者前往羅馬尋求庇佑,並請求羅馬做他們的幼王的監護人。羅馬對埃及的請求欣然應允,並以埃及國王的監護人自居,警告腓力五世和安條克三世不得隨意進犯埃及。兩位國王聞訊後非常惱火。在他們看來,埃及是他們內部的事情,羅馬根本無權幹涉,所以對羅馬的警告置若罔聞。接著,羅馬借口為埃及討回公道,悍然發動了戰爭,即第二次馬其頓戰爭。

羅馬很快組建了一支軍隊,在執政官薩爾彼喜阿斯的率領下迅速渡海,前往雅典。薩爾彼喜阿斯派遣一支小分隊從雅典出發,洗劫了馬其頓人聚居的城市。腓力五世盛怒,立刻派兵進攻幫助羅馬的雅典。但是雅典久攻不下,他便瘋狂地洗劫了附近的地區才返回。腓力五世此舉引發了所有古希臘城邦的憤怒,除了阿卡亞同盟還處於觀望之中,其他城邦紛紛站在羅馬人這邊,聯合起來對抗馬其頓。此後馬其頓和羅馬發生了幾次小規模的戰爭,互有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