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李德裕出擊(上)(2 / 2)

“有事奏來,無事退朝!”文宗皇帝掃視了堂下眾臣,目光停留在令狐楚、李石兩人身上,這兩人敢於從正門進入逍遙王府,是值得一用之人。

李德裕當先奏道:“聖上月前發了任命鄭注為昭義節度副使的詔書,可鄭注一直逗留京師,是為欺君。”

堂上無人替鄭注辯駁,就連受了鄭注頗多恩惠的王涯也沒有出列。

鄭注曾是宋申錫案中主要罪魁,當初侍禦史李款七份奏章彈劾他,若不是王守澄庇護和王涯徇私,鄭注必死無疑。

文宗皇帝對鄭注也無好感,這才發配他前去昭義任個節度副使,這是個有名無實的差事,實則是想借昭義節度使劉從諫的手除掉鄭注。如今聽到李德裕不再反對,便笑嗬嗬說道:“限鄭注兩日內務必啟程,十日後不在劉從諫那裏報道,以死罪論處。”

“聖上英明!”

堂下一片諂媚呼聲。

又有吏部郎中陳夷行出列奏道:“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暫回洛陽已有時日,其麾下掌書記杜牧也一道離開揚州,淮南大小事務無人掌管,應速速令牛僧孺返回揚州處理公務,並治其玩忽職守之罪。”

牛僧孺是文宗皇帝召回洛陽應對李榮光殺人一案的,當時說的是調為東都留守,按理說不算玩忽職守,但遲遲沒有安排他的職位也是文宗皇帝的疏忽,所以他也不與陳夷行較真,眉頭微皺道:“若調牛僧孺還朝,另選一位賢能出鎮淮南不好嗎?”

雖然這話有試探的味道,但是堂下眾人的反應也著實出乎文宗皇弟的意料。

李德裕與鄭覃、鄭朗、鄭肅、陳夷行五人當先出列反對,繼而王涯與路隨也認為不妥,均說牛僧孺治學有餘,治國不足,又是主動申請外調,一任未滿,無甚功績,不能破例調還京師。

李榮光嘴角露出一絲笑意,他看出李德裕今日要給文宗皇帝一點下馬威,但真要調牛僧孺入朝,牛僧孺就一定會入嗎?

牛僧孺是個明白人,李宗閔和李逢吉沒有得到重用,他是不可能獨自回朝與勢頭正盛的李德裕鬥的。更何況,對自己宦海生涯有了反思的牛僧孺如今更多在乎的恐怕是裴度的心思。

“皇弟,你怎麼看?”文宗皇帝突然問李榮光。

李榮光站起來躬身答道:“那便賜還揚州吧,不過牛相公因榮光之事調回洛陽,榮光懇請陛下赦免其失職之罪。”

“好,既然皇弟都這麼說,那便傳令牛僧孺,讓他速回揚州繼續任淮南節度使。”文宗皇帝似乎並不格外在乎一個牛僧孺,又覺得李榮光說的有深意,便直接允了陳夷行這一奏。

“聖上英明!”

又是一陣媚上之聲。

李德裕很是滿意,雖然李榮光突然參加朝參令他有些壓力,但是拋開門戶之見,與他在政見上一致的鄭覃、陳夷行等人今天的表現都不錯。

正思間,突然有一人出列奏道:“太子侍經鄭肅名過其實,德行有虧,在太子教導一事上無甚建樹,理應受罰。”

李德裕與鄭覃均是一愣,這話他們早有預料,可是他們預料這話是從文宗口裏說出,由此換得今日兩次反擊的平衡,可沒想到居然是給事中李石奏出了此事。

李德裕與鄭覃下意識地忘了一眼令狐楚和李石,那一刻,他們突然意識到這兩個人也是隴西李氏一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