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方平接到高麗首戰失利的文報是二月中。
乃是張叔夜的心腹送來,還附帶老張找高問計的親筆信。
信中陳述了軍務問題外,於最後,表達了老張的擔憂和求助心態,另外他:已經暫緩了出兵高麗的計劃。
“因形勢有變,相公不是要放棄活下來的那幾百禁軍,而是擔心在準備不充分時候,再出我大宋無法接受的惡果,他擔心大宋下注過大而輸不起。”
那個臉上有條刀疤的家夥對高方平抱拳解釋著張叔夜的意思。他叫屠庫。
這是張叔夜送來的信,高方平即便惱火也沒掀桌子,隻是把信捏做一團,捏在手心裏皺著眉頭思考。
屠庫有些尷尬也有些不滿,見他把叔夜公的信如此對待,不知道該些什麼。
當然無法什麼,隻能等著大魔王回應。因為叔夜公目下也被架在火上烤,他沒辦法了,也隻能想到找豬肉平解決問題。
思考許久,高方平又坐了下來道:“既然已經打了,就不能停止出兵腳步。這不是輸贏的問題,是負責任的大國國格問題。你回去告訴叔夜公,誰都不是神,戰爭自來沒有十全的把握,戰場瞬息萬變,許多問題它都能影響到一場戰鬥的結果。這就需要有軍魂和意誌,要自我完善和糾正,要去適應新的形勢。”
頓了頓高方平道:“局部的犧牲可以接受,任何人都是從無到有的,打仗也不例外。吃了虧就不打,那死的人就是白瞎了,我大宋皇帝的檄文就是屁話。但若能從吃虧中總結教訓,前赴後繼,那就叫經驗值。有錯誤有問題從來不怕,隻要學會避免和糾正,就能依靠國力取得最終勝利。”
“?”屠庫覺得大魔王似乎什麼也沒。
高方平提筆把上述辭寫問文字後,又補充道:“出兵基調不變,放心,還塌不下來。但同時要認清新形勢下新的作戰需求。就我了解而言,戶部李綱不主張這一時期出兵高麗,不是他會拖後腿,但心態上的認知錯誤,會讓他在下意識間,一定程度阻礙到戶部和中書磨合。工部宗澤支持出兵,但他會受到他最愛的門生李綱一定影響,此外何執中態度不明,通過兒子何足道對工部班子的影響仍舊較深,這些政治上的不統一,造成了後勤協調上的一些問題。這就是原計劃二月末於開京形成有效防線計劃、成了一紙笑話的原因。這是戰線和價值觀的不統一,不是真出現國賊而葬送了我大宋子弟兵性命。”
“死去的人是烈士這無需懷疑。但時代需要奉獻,戰爭需要犧牲。不要一死人就怕,不要一吃敗仗就縮頭,不要一有問題開始尋思誰的鍋。當朝廷陷入‘誰背鍋誰的錯’疑問中時,那叫窩裏鬥,叫政治不正確,叫戰線不統一。軍事是政治的衍生,政治都不正確了,這個戰能打好嗎?”
到此高方平敲著桌子,連張叔夜都批的態度嗬斥道:“所以這仍舊是思想問題,而非戰之罪。”
“……”屠庫快要崩潰了,不太了解情況的他,也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大魔王變身了?
高方平起身做出總結道:“根子問題在前三排,有些人,他認為沒必要出兵,有些人,他看不起那群女真人,認為我百戰精銳去懟女真是殺雞用牛刀。”
到此又怒拍桌子道:“此點上就連宗澤和李綱都不能免俗,你把我的話,帶到戶部工部,帶給何執中梁子美,讓他們檢討自己思想,讓他們認識到,我幾百子弟兵陣亡隻是剛剛開始,不要那看輕群野人。首要問題是皇帝下詔出兵後,他們應該站在前線軍人角度上想一想,怎麼才能保護好他們,那些人不是炮灰,是娘生出來後送來為我大宋作戰的人。如果能從這個角度去想,人心是肉長的,這個戰線何愁不能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