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方平道:“對你種帥,本堂不想過重的話。我當然知道你的意思,但不能再多了,要是可能的話我還想再少些。西北的政策需要變,此番之後宋夏間會有很長時間的和平,這個時候建設為主。絕不能在占用過多的民力。也絕不能再用攤薄士兵軍費的方式維持苦戰,長此以往,軍隊非但不專業,還會最終影響到軍人的歸屬感,以及民眾對軍隊的向往感。你我都心理有數,在樞密院和兵部層麵,你秦鳳軍的編製就十萬而已。”
種師中歎息一聲,隻得退了回去。
劉延慶也想這麼,但他奸猾,既然種師中了被擋回去,那看來沒有商量了。
高方平是認真的,其實兩個軍係走職業化路線,總數二十萬仍舊太多。以朝廷那點撥付的軍費份額,怎麼可能把二十萬軍隊全部完成新裝備的換裝,更別提軍馬了,也別提有軍馬之後的維護費用。
這就是一個黑洞,以往的大宋白了,完全依靠艱苦戰下的人命來填補這樣的黑洞。
要不是再減少、就麵臨從國策層麵“裁軍”,高方平的想法是把秦鳳軍和永興軍壓到每部五萬,一個大軍編製。
是的關於這些就是國策的問題,那不能亂動。高方平此番敢私自裁軍,那是因為以往的宋夏之戰所造成的西軍奇葩製度下,他們十萬編製卻會越打人越多,那些人不算軍籍沒有名分,卻在事實上服役作戰。這些都是曆史遺留問題,相爺們、特別陶節夫更是心理有數,所以自來默認不。
於是這才給了高方平機會把人裁軍退役,以利益開路,把編製壓縮到樞密院的在冊人數。
若要在減少,那需要變法、更新國策,或者就代表高方平縱容這些人開始“吃空餉”。
“就這樣吧,暫時來每部十萬編製,不能在擴充,還得依據實際情況,逐年的慢慢減少。”
見許多軍人都有顧慮,高方平又道:“不要有情緒,不要不服氣,舊的東西遲早要去。本府親帥步軍於石龍關大捷,兩萬人馬在信息不通之情況下發動了河中府會戰,所以我比任何人都有資格,你們那套是錯的,我的精銳論,是必須走的道路。”
這是有威望的好處,很多東西了後他們就會在意識層麵認可,不會反彈。而威望需要能力、業績來獲得。
以往高方平不算有軍事上的業績,但現在有了,大宋對蠻族作戰最為輝煌的大捷就出自於高方平的主持,不論他們用什麼抹黑,這也是抹不掉的事實。
在大多數百姓和大頭兵的心目中,高方平扭轉了蠻族欺負宋人的形勢……
高方平以持續戰爭的名譽進行轟轟烈烈的軍改。
與此同時,戰後的重建有太多的機會。於是一群大鯊魚全部去了西北,打算跟著高方平在今年轟轟烈烈的發財。
是的現在西北的鯊魚群體很混雜,有關七這種波斯帶路黨,有西門慶這種大宋奸商。更有鄆城來的王勤飛曾世成這類紅頂商人,全部都等著投資,顯然他們的胃口太大,濟州已經飽和滿足不了他們。
王勤飛和曾世成雖然是奸賊,但他們怎麼也算高方平的老部下,他們是真信任高方平的,也想依靠高方平發財,於是他們帶來了大量的技術骨幹、大量的農牧技術,以及資金。萬事俱備隻差東風。
所謂的東風就是在高方平的庇護下,讓西北的父母官們對這些個奸商政策扶持,包括了土地審批,推送工人,稅收減免。
起來以高方平那極端猥瑣的風格,是真想把王勤飛這些鯊魚給和諧了的。高方平的價值觀,注定喜歡國企超過喜歡資本。
但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西北實在沒錢,自己掏錢投資國企是力所不及的事。
雖然高方平答應了以錢莊貸款方式支持西北重建,但西北這麼大的份額和範圍,錢莊目下的規模真的很難滿足。
再加上戰區所帶來的“投資風險”,也很難服汴京那些權貴股東對西北過度放貸的。於是這些國企吃不下來的份額,隻有便宜王勤飛曾世成這些紅頂鯊魚來投資。
這是權益之下的共贏,他們帶來資金,帶來管理方式,帶來那些屬於高方平的技術,然後解決西北大量失業人群、去發展養雞和養豬業。初步搞活西北的農業經濟和菜籃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