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是:以軍備換取他們的人轉民。
高方平那些牛逼的裝備答應優先供應他們西軍。是的種師道和劉延慶想那些裝備想瘋了,縱使要把他們的軍人退役不少、甚至許多軍官也要強製退役,但為了那些裝備誘惑,他們迫不及待的等著配合高方平改革整編。
除了兵部生產不出來的神臂弩外,當時在汴京和他們撕逼取得的默契是:普通軍備除了北1京駐泊司外,高方平不能染指。
但那樣的協議達成是在和平時期,現在高方平身在西北主持國戰且打贏了,仍舊是戰爭狀態,已經緊急生產出來的裝備、投資出來的生產線,當然必須有去處,於是優先給作戰的西軍也是理所當然的。
於是此番總算是瞌睡遇到枕頭,要動別人的利益,就要有另外的利益作為交換。高方平用軍備,交換種師道劉延慶等人的軍隊改革權。
軍備隻是種師道等上層將領的利益,卻不是那些需要被退役的中低級軍官和士兵的利益。那麼高方平對這些人的補償就是錢,輔以民政上的傾斜。
錢從哪來?
這就需要到戰爭紅利。此番打掃戰場,從關七西門慶身上獲得利潤,那當然比高方平上報給戶部的多的多。張叔夜肯定知道這個貓膩,但對於一個北方帥臣,他高方平肯定需要一定的“自由挪動份額”,這是誰都可以理解的。就像那些相爺以往理解“西軍超編擾民”一樣。
所以這些錢來自於為國作戰的軍人,現在也需要花在他們身上。
本著在精不在多的原則,本著地方需要民力民生的原則,高方平喪心病狂製定了種師道部和劉延慶部退役七萬人的決定。
是的不但不能獲得兵源補充,還大刀闊斧的砍編製。
在戰爭初期,經過了這三年多的休養生息後,種師道部號稱十七萬,劉延慶部也是十七萬多。合起來近三十五萬眾,但打仗打到了現在,種師道部還好些,劉延慶部戰損很嚴重,超過三層,死傷五萬多。隻留十二萬。而種師道部餘留十五眾。
現在秦鳳軍係與永興軍係合起二十七眾。而高方平的政策是去糟粕留精銳,砍掉七萬。
七萬人中有軍官,有傷殘的,有半大孩子,有願意走的,有不願意走的,有貪汙的,也有兵痞流氓,什麼人都有。
不論他們是什麼情況,都在高方平種師道劉延慶等三巨頭的推動下,一起強勢退役。為此,高方平從戰爭紅利中撥款九十五萬貫補償他們。
九十多萬貫的經費使用原則是:軍官多些,傷殘的多些,具體細則由他們配合各處父母官實行。
錢不多,但暫時隻能這樣。他們已經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高方平的誠意。要算平均的話一人十貫多些,購買力相當於後世的一萬塊。這遠遠不夠補償,但這個時代高方平能做到這樣,對於大頭兵也算是意外之喜。
“我再一次強調,在場的諸位都要聽清楚。”
大型會議上定調這些政策時,高方平敲著桌子道:“這筆錢和平時不同,這是他們離開戰場後的養命錢,是他們為國朝服役獲得的認可,這筆錢要是有人敢耍手段貪汙一文,有一文沒落到實處,那我雖然不至於殺他全家,但你們就是在給我機會進行高級軍官的挪動了。我會非常樂意。”
高級別的軍官們麵麵相視,有的不明覺厲,有的神色尷尬。
高方平又看向了戰區的文官係統道:“除了經濟上的補償,為穩定和仁慈計,還需要輔以地方民政上的傾斜製度。此番軍隊上的人有本堂許諾的軍備作為利益,而你們地方政務係統沒有好處,我知道你們不服氣,有怨氣。”
那些文官還真是這個意思,紛紛不好意思的點頭。
“不過我豬肉平是講義氣的,不會讓你們白做,不會讓你們白白的去安置這些你們不想安置的退役軍人。”高方平道,“我答應你們,錢莊會盡最大程度,支持你們地區的戰後重建。現在西北地上千瘡百孔,赤地千裏,需要錢,需要人,需要技術,需要方案,這些我都有。要錢我會在研究後借給你們,要技術要方案,我有一整套成熟經驗可以給你們借鑒,要人,這些退役的人就是給你們用的。不要看他們殘廢或者兵痞,隻要方法得當相信我,他們敢和蠻子拚殺,也就敢拚命生產做事。問題肯定會有的,各種各樣的磨合肯定是需要去研究克服的,然而這就叫做官,簡不簡單?”
這些家夥不太習慣高方平風格,沒有回答,又開始麵麵相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