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下來,石龍關大捷的戰略意義、以及在高方平指揮之下、於十二月初全麵解放西北的這些事,蔡卞朱勔連提都沒提。卻繼續利用文巧偷換概念,闡述目下宋夏雙方的實力對比,最終得出結果:高方平自大張狂好大喜功,在錯誤的判斷和戰略之下,被捆於河中府了。
結論是:河中府守不住。請陛下盡快出聖旨昭告下,解除高方平帥臣職務,啟用用新的帥臣於西北主持大局。
就連梁師成也眼冒金星,河中府守不住和解除高方平職務有什麼關係?
對此,趙佶也沒想通。
就算是奸佞梁師成,論瞎掰老梁也隻服蔡卞他們了。
接下來,蔡卞他們解釋了為何要這個時候解除高方平職務。
他高方平是北方帥臣,代表皇帝和國朝在西北的統帥,於這個時候河中府淪陷隻是時間問題。不解除職務會有兩種結果,一,高方平為了保命投降西夏。這就玩大了,皇帝最信任、最倚重的帥臣若投降西夏,那幾乎等於朝廷投降西夏,敗壞皇帝名聲。
理由二,蔡卞了,就算高方平不投降戰死了,那也是國朝臉麵無光,國朝的北方帥臣被西夏察哥斬於河中府,那會帶來名譽上的大宋士氣底下,西夏士氣高漲,不利於河中府淪陷之後的作戰。
奏本最末尾蔡卞又了,高方平遲早要背負喪權辱國的名譽,提前解除高方平職務,代表皇帝鐵麵無私大義滅親,撇清關係,等高方平戰死之後,一個死人背負了所有的黑鍋,然後隻要最終贏得戰爭,就萬事大吉。
這些謬論讓高俅聽得眼冒金星,實在想不通。文人的猥瑣就在於這裏了。他能妙筆生花的偷換概念,把一個離經叛道的事、對皇帝解釋的如此絲絲入扣?
皇帝信任高,喜歡高,也不是一個完全無情的人。但他竟是也真的被蔡卞他們的奏本下到了
於是皇帝也急了,沒有及時表態。
這種事當然不可能及時表態。要是什麼事都決斷神速,北宋還會亡國?
是的低效的決策機製和官僚,以及優柔寡斷的皇帝,又不是隻會拖慢忠臣的政策,有時候它一樣能把奸佞的禍國殃民策給拖成闌尾。
於是那就拖著,一切的一切,就看在出結果前,河中府是否真的會出事了……
張叔夜知曉蔡卞朱勔的聯名密奏事件後,拍案起身,怒不可泄。真想把禍國殃民的鄭居中給宰了。
是的很顯然,一般奏折要走中書門下,也就是要通過老張才交給皇帝。
之所以此番老張不知道的情況下,皇帝拿到了那些禍國殃民的文書,就因為資政殿學士鄭居中。他是皇帝的貼身參謀秘書。就是他悄悄的違反體製遞給皇帝的。
大宋不是滿清,原則上不流行密奏這套製度,喜歡把東西都擺開,依照流程走,這就是建製派們的規矩。甚至是全體士大夫的規矩。因為一但密奏,等於不信任整個朝廷,還等於讓皇帝過分專權。這是宋朝士大夫們不太喜歡的。
其實早在宋夏之戰爆發初期,相爺們就擔心出這樣的幺蛾子,於是老張違反常規的把鄭居中捉了軟禁。
捉鄭居中是沒有罪名的,加上鄭貴妃在也裏裏外外的活動,所以這種事不能持續,到了宋夏之戰出現轉機後,張叔夜就對鄭居中:“你的問題查清了,乃是誤會,你自由了。”
但現在出了這樣的幺蛾子後,陶節夫也火大了,又派樞密院的蓋世太保去把鄭居中請去喝茶了。然後鄭妃又在宮裏鬧,可惜現在已經不是當年,聽鄭妃鬧的慌的時候,她被劉太後和王皇後一起警告,揚言在不安分就對她鄭妃打擊報複。
這些東西沒什麼道理可以講,形勢危急的現在,大家處理問題都是豬肉平似的簡單粗暴。好在也暫時壓製住了鄭妃,但能平穩到什麼時候沒人知道。這些見不得光的“維穩捂蓋子”策略總歸不能持久,號稱最猥瑣最有手段的豬肉平,當初不也在北1京維穩失敗了。
這就要看河中府是否能守住,是否能短期再來一場大捷,以打消京城的陰晦。
不論如何,就如後世的推銷員業績包治百病。而在大宋國戰的現在,勝戰的消息也能夠抵消一切的內部矛盾和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