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整個戰略計劃是在夏季作戰,屬輕裝上陣,各種禦寒物資幾乎處於空白。現在卻被高方平拖在了河中府享受寒冬。這就是察哥部致命的地方所在,也是他急於在最冷的三九來臨前,打下河中府的原因。
對高方平而言,有城池依托,寒冷看似不嚴重。但城內的取暖也不是個問題,糧食不缺,但守城的木材本已緊張,製作神臂弩箭隻的竹才也非常緊張,卻要於這個煤炭斷絕補給的時候,供應城內幾十萬百姓的適度取暖。
這就是高方平麵臨的問題。
城內不能沒有取暖,因為河中府的房屋已不夠了,目下河中府集中了非常多的戰區撤離下來的難民。若沒有取暖,西北寒冬能要了這些人的命。
還有最致命的一個問題是:進入冬季溫度低,雲車被雪覆蓋,這個時候守城全靠硬拚,猛火油的對攻城車的攻擊效果不大了,與此同時第一批研發的“鐵坨坨”有不少缺陷,在這個時節的啞彈率很大。
於是這便是宋夏之戰開戰以來最嚴酷的一戰。
從十二月三日開啟的拉鋸戰,目下持續到了十二月六日。
越打察哥部的攻城車越多,他們幾乎砍光了附近的木材,整個戰地上,進入夜裏時候隻見到處火光衝,仿佛篝火晚會一樣,那是西夏人在取暖,坐看河中府攻防戰進展。
城內戰地醫護隊伍的峰值處理能力早到頂了。大幅傷兵死亡早在十一月就開始,人員密集的目下為了不導致瘟疫擴散,死亡軍士會當即焚燒火化,然後無數戰地百姓圍觀屍體焚燒。
某種程度上這是節約木材的舉措,河中府形勢危急,已到了需要“焚燒屍體取暖”。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在大宋一向不待見軍人、老百姓對他們有了虔誠的心,大頭百姓這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保護,這些人縱使戰死了,屍體仍在“發揮餘熱”。
大頭百姓自來也不知道什麼叫英雄,但這個時候,那個喜歡帶著虎頭帽到處走的蘿莉梁紅玉告訴他們:這就是英雄。
除了高方平這邊。史文恭部的戰損也在急速擴大。
永樂軍擔負了阻擊、騷擾、牽製察哥部戰爭作坊的任務。但進入大雪以來,那些鍛造出來的精鋼鎖子甲不能保護他們和戰馬了,必須脫下來。因為鐵甲穿在身上如同一個大型散熱器一般,會源源不斷把一切熱量傳導在冰雪地間,別人受不了,馬也受不了。
此外需要超機動阻擊察哥後方,雪地就是限製機動力的泥潭,若還帶著沉重的重騎裝備那基本就跑不起來了。至少在新的“神馬”育種成功前,做不到這種戰術。
所以從下雪以來,原本幾乎無傷害的史文恭部,戰損已經接近兩層了,三百多個精銳已經陣亡……
時間往前推演到十二月一日,大雪封山之際,劉延慶部以較為慘痛的代價贏得了銀州會戰,殲滅西夏軍滯留於長城以北的最後殘部,雖然比種師道的預計晚了些日子,但是至此正式宣告:收複宋夏之戰以來的所有失地。
劉延慶部已經不能再打,而種師道部始終算是以逸待勞,於是之前的部署便有了鬆動。劉延慶部繼續打散,抽調十個整編軍進入秦鳳軍係,參與南下配合種師道部給河中府解圍,其餘的劉延慶殘部守衛中部和東部長城防線,順便形成對察哥部的第二層包圍圈。
獲得兵力加強之後後,種師道親帥五十三個軍,十二萬兵力於晉州和延安府兩路出兵,逼近河中府,最終於永樂縣一代部署,正式和永樂軍部依托永樂縣、河西縣,形成了聯防線,基本完成了對察哥部主力的反包圍……
“報……史文恭將軍來訪!”秦鳳軍係河西縣行營帥帳,一個兵慌張的來報。
“慌什麼。”
種師道這才著,隻見無比粗魯史文恭已經闖入帥帳,有些惱火的抱拳道:“卑職參見老種帥。我三次發文,要求聯合您部進兵河中府的文書為何一直得不到不回應,再拖延下去,高相公部守不住。”
種師道大酷吏風範的一擺手道:“瞎咋呼個什麼,不用理會,他守得住的。”
“你!”史文恭繼續道:“好容易等到了北伐大捷,集中兵力南下了,已經擁有一戰的實力,老種帥啊,時機成熟了,必須要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