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高方平也在試探察哥部有多想拿下河中府,他的士氣和整體作戰素質如何?他察哥願意付出多大代價拿下河中府?
然而試探到此,其實雙方都還沒有底。
高方平清楚察哥部的士氣有限,作為進攻方,他夾近三十萬兵力圍困,當然可以打下河中府。然而高方平現在的結論是:察哥還在遲疑是否要付出慘痛代價硬啃河中府?
這個局麵對於誰都是兩難。若最終拿下了河中府,但代價太慘痛的話河中府也隻是一座孤城,士氣低落到極限之後,意味察哥再也沒能力帶著這隻慘勝的軍隊回家了。
這就是察哥的兩難,目下西夏主力仍舊在他手裏,隻要願意部分認輸,他仍舊可以大概率帶著這二十七萬精銳回西夏。種師道和劉延慶的包圍圈,大概率圍不住這股想回家的洪流。
其實那就是雙方的最好結果。
但現在看來,察哥、或者他的屬下們仍舊不甘心,還在猛烈試探。而高方平也正在盡最大努力的做出戰爭動員,以獅子搏兔方式,硬撼西夏人的每一次攻擊。
這就是打氣勢戰。
必須要做出手握王牌的底氣來“梭哈”,讓察哥下意識覺得硬啃河中府的代價不可接受,於是雙方才能暫時的取得平衡。
當然了,高方平的這種衝硬漢的戰法,代價相對較大,防守河中府已近兩月,死傷不輕,最精銳的禁軍部在需要節約火器和神臂弩的戰術下,是用血在拚,折損已經兩千餘。
雖然大多數隻是傷,但他們需要休養,已經給戰地醫護團隊帶來了很大壓力。是的,目下僅僅這樣,但河中府的醫護能力已經達到了峰值。若繼續維持這樣的戰法,很快禁軍精銳的戰損就會呈現幾何式增加,會因為救治不利,開始發生大幅死亡情況。
這是高方平的難題。
至於察哥,他的第二難題在於永樂軍史文恭部。
西夏軍圍困河中府兩月,但後方製造攻城器械的進度非常有限,始終未能掌握“峰值攻城”能力。
什麼叫峰值能力呢?就是利用鋪蓋地的雲車圍滿整個河中府,成功形成上千個“兵力投送通道“,才有可能用硬派戰法一舉上城,大幅吃掉高方平的守城精銳。
否則試探性進攻以來,高方平的部隊簡直是一群戰力爆表的瘋子,在投送能力不夠、不能正式對河中府飽和式進攻的時候,那緩慢的“百通道”兵速流動,完全就是送去給他高方平刷經驗值、增加士氣的。
最致命的在於,攻城能力值雖然在緩步放大,但進度太慢。因為後方的“西夏戰爭作坊”已被史文恭突襲兩次,造成兩千工匠輔兵傷亡,以及許多的半成品被燒毀的事實。
無奈的又在於永樂軍是超機動,猶如毒蛇一般看準出擊,通常是攻城戰進入關鍵時刻,最無暇分心的時候他們就出來。他們那種精銳重騎兵,隻要一千人出擊,就能對上萬的輔兵造成嚴重傷害。還無法圍捕。
察哥不能調集主力吃下永樂縣,因為那不可能,就算是縣城也不是一時半會能打下來的,而一但分兵離開河中府,則有可能會有各處的船運進行滲透、開始對河中府輸送戰略物資。
另外種師道部的部分兵力已經開始南下,就快和永樂縣貫穿了,所以史文恭部理論上也受到“棋盤大龍”的保護了,若去硬啃史文恭,有可能被重演石龍關一幕,西夏軍若再被一次殲滅戰的話,這個戰就沒法打了。
慶幸的在於,目下察哥軍中的士氣有所回升。因為有了糧食。
別處的糧食察哥拿不到,但圍困河中府兩月,種師道和劉延慶部又忙於往北方作戰。於是河中府地區的糧食,就都是察哥的了。
許多人認為這是高方平的失誤,為何不在撤離七縣百姓的同時毀掉糧食?
然而一是沒足夠時間,二,這是高方平故意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用部分糧食把察哥部吸引在河中府,若是他們沒有糧食而強勢退兵,不但破壞了種師道和劉延慶解放北方搶糧的計劃,還會失去戰略合圍察哥部的機會。
高方平一以貫之的戰略是要全殲此番入境的西夏軍,一舉在十年內解決西北隱患。不是你想打就打進來,不想打了又帶著主力軍團就突圍離開,以便三年後又來。
有那麼好日的美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