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9 結核病患者在衣食住行上應注意什麼(1 / 3)

3.9.1 結核病患者如何隔離消毒

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對患者、家庭和社會的危害極大,為了親人和他人的健康,結核病患者應當特別注意與他人隔離並按時進行物品及居室消毒。為了不把結核病傳染給自己的親人和其他人,應實行分居分食製度,如有條件者最好獨居一屋,無條件者至少應分床。居室要求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可安裝紫外線燈定期進行空氣消毒。被褥床枕等用品應勤換勤洗,能耐高溫的布類物品用開水燙洗,不耐高溫的布類物品清洗後置於陽光下久曬,或用紫外線照射。書刊、用具可用紫外線消毒。

在傳染期(指患者尚未治療,或疾病剛開始的2個月內,或耐藥肺結核患者的排菌期)不與健康人同桌共餐、共用碗筷,應實行分餐製,患者的餐具應專用,用後高溫(煮沸)消毒,一般餐具洗滌劑不能殺滅結核菌。患者不隨地吐痰,痰液要進行消毒處理。在傳染期不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不外出旅遊,不帶養小孩。

在讀學生患活動性肺結核者,尤其是痰結核菌檢查陽性(排菌患者)者傳染性大,應休學治療,以免引起校內傳染甚至爆發流行。隔離和消毒的方法在本書“基礎篇”和“未病預防篇”已作了較多介紹,在此不再贅述。

3.9.2 結核病患者穿衣、飲食方麵應注意什麼

(1)穿衣方麵。穿衣應順應季節變化,冷則加衣,熱則減衣,冬季防寒,夏季防暑。穿衣應冷暖適度,衣著寬鬆、柔軟、輕便。冬季,尤其是在北方地區,天氣寒冷,應加穿毛背心保護胸腹部,並穿毛褲或棉褲、棉鞋。外出應戴帽、戴口罩、係圍巾,以防受凍,預防感冒。夏季外出應戴遮陽帽或撐遮陽傘,以防中暑。

(2)飲食方麵。結核病病程長,患者長期消耗,故特別需要補充營養。飲食選擇“三高一低”,即高蛋白、高糖類物質(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和低脂肪。這些營養物質都可從糧食、肉類、蛋類、蔬菜、水果中獲取。

結核病患者病灶活動時,多有結核中毒症狀,如發熱、食欲減退等,此時,飲食要清淡可口,營養豐富,容易消化,此時可為患者準備稀飯、麵條、豆漿、牛奶、藕粉、梨汁、橘子、西紅柿、雞湯、瘦肉湯等。待病情好轉,食欲恢複後,可適當為他們增加營養,在飲食中增加雞蛋、瘦肉、魚類、雞鴨肉、豆製品、核桃、花生以及新鮮蔬菜水果。患者應少食高脂肪類食品(肥肉等),應忌煙酒和辛辣食物。除此之外,一般不需特別忌口,但不能偏食或暴飲暴食,以免傷胃口。

抗結核藥應在飯前2小時或飯後2小時服用,以免食物中的蛋白質與藥物結合,影響藥物吸收。服用異煙肼的患者不能食用金槍魚、鮐魚等,以免發生中毒。醋有抑菌、殺菌的功效,常食醋對結核病的治療有一定幫助。適合結核病患者選用的糧食以及豆類有大米、小米、黑米、小麥、蠶豆、黃豆、花生等;蔬菜有菠菜。

韭菜、大蒜、蘿卜、蓮藕、苦瓜、南瓜、薺菜等;水果有鴨梨、雪梨、荔枝、甘蔗、核桃、橘子、石榴、無花果等;肉蛋類有豬肉、羊肉、鴨肉、兔肉、雞蛋等;水產品有鯉魚、鮑魚、甲魚、蛤蜊、蛇肉、牛蛙等;飲料有酸奶、蜂蜜水、冰糖水等。

上述飲食方麵的介紹,僅供讀者朋友們參考。對於營養要求適當補充,而不能補得過多,操之過急,往往適得其反。大家要根據自己的食量、消化能力,以及各種現實條件,量力而行。

3.9.3 結核病患者可以勞動嗎?可以繼續參加工作和學習嗎

自抗結核藥物廣泛應用以後,臥床休息已不占重要地位,因為並不是所有的肺結核患者都需要長期休息直至病灶痊愈。但對於急性活動性肺結核(如幹酪型肺炎、浸潤型肺結核、急性粟粒型肺結核、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等)患者而言,他們症狀明顯(如發熱、盜汗、消瘦等),在使用有效抗癆藥物的同時仍應重視有規律的休養。一般經2~3個月左右的積極治療和安靜休息後,上述症狀可消失,痰菌可轉陰,X線檢查顯示病灶吸收好轉,患者即可逐漸恢複勞動、工作和學習。但是不宜進行重體力勞動。工作和學習也要有一個逐漸恢複適應的過程。患者可先做輕鬆的工作2周~1月,然後逐漸增加工作量,注意不能過於疲勞。經過兩次複查,即每3個月進行1次,病情穩定者,根據其具體情況可參加一般工作。

對於經集體體檢發現的輕型肺結核患者,痰菌陰性,又無明顯症狀者,可以一邊積極治療,一邊工作,不需要停止工作;也可以適當減輕工作量,縮短一些工作時間,如此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恢複工作後也要有規律的生活,不可過度勞累,應保證每天足夠的睡眠,不要去網吧,不要打電子遊戲、打麻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