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弩看罷遼兵送來的戰書,道:“此乃緩兵之計。”,心蓮道:“正是,他以為這樣能唬住我們兵馬,要打我們個措手不及,我們就將計就計,反其道而行之,請元帥馬上點直三路兵馬,天黑之前圍剿遼軍大營。”,宋子弩道:“這就叫先下手為強。”
且說蕭撻覽那路夜襲人馬正準備出營,宋兵就從四麵八方殺到,喊聲震天,蕭撻覽慌忙引兵抵擋,但遼兵除這一路人馬外,其餘人馬是馬不及鞍,人不及甲,兵不成陣,被宋兵一衝,登時大亂,敗不成軍,蕭撻覽哪裏抵擋得住?隻得緩緩敗退。忽從旁殺出一名宋將,正是宋子弩,他道:“前次不與你真戰,今日讓你見識我的真手段!”,縱槍殺來,蕭撻覽勢危,哪能戀戰,拔轉馬頭便逃,但不熟地形,終衝殺不出,宋子弩在後死死咬住不放。蕭撻覽眼見宋兵四合,背額皆出冷汗。忽見前方有遼軍旗幟,奮力殺出一條血路突圍。宋子弩見要走了強敵,取出強弓,箭如流星,正中他腦額。被遼兵救走,宋子弩單騎難敵,隻得回走。
後營蕭聖宗遙見宋兵火點麻麻密密,多如天上繁星,數不勝數,不由手足失措,急點起兵馬前去救援,剛出營門,就遇一隊宋兵,帶兵大將正是西門秋,西門秋道:“趙天南在哪?”,兩邊大戰,遼兵不得出,遼探馬入報,道蕭撻覽中箭亡於軍中。蕭聖宗幾欲暈去,喃道:“完了,全完了。”,賬下將士道:“請宗主速回霸州,遲恐不得出。”,蕭聖宗被護出澶州,兵至滄州,卻見城門緊閉,欄柵擋道,城門上盡插宋旗,原來心蓮密遣一將,喬裝成遼兵,引開了城門殺入,於澶州大戰時拿下城池,以堵住遼兵退路。
蕭聖宗道:“前無退路,如何走得?”,趙天南道:“臣知此間有一小道可通霸州,宗主換上士兵衣著混中軍中,待到霸州後,靈丘高碑兩處尚有數萬兵力可調動,臣去引開宋兵。”,蕭聖宗道:“若能得脫,皆你之功。”,遂引兵分兩路而走。
趙天南化裝成蕭聖宗,抄小路而走,宋兵緊追,叫喊著生擒遼主,趙天南急走,能跟得上的隻有數十騎,他見前方有一穀,穀裏滿是樹林,忙急馳過去,不想從穀裏衝出一隊宋兵擋道,那將手旗一揮,左右弓箭手隱出,後麵宋兵趕上,層層包圍。宋將道:“遼賊還有束手就縛,否則弓箭無情!”,遼兵紛紛下馬投降,趙天南知今日難以突圍,但想入朝,更是絕無生機,不如拚死一搏,他忽出手打倒近身的幾名宋兵,展開輕功射入樹林之中,宋兵搭箭射去,他縮身閃到一棵大樹身後,箭傷他不著,正欲轉身而走,猛見飛來一掌,勢不可擋,他一矮身躲開,那掌擊在樹身上,掌陷數尺。他大吃一驚,定眼一看來人,不是別人,正是仇敵西門秋。暗叫不好,在此關鍵時候撞見。
趙天南連連發招要脫身,西門秋更是招招要命,死纏不放,宋兵趁機又是圍了上來,宋將正欲下令萬箭齊發,射殺趙天南,西門秋喝道:“且慢,這個人隻能死在我的手上,若我殺不了他,就讓他走。”宋兵撤去箭陣,隻將兩人層層圍在中間。
西門秋道:“你我二十年的恩怨,你總是逃避,今天總算可以好好的了結了。”,他想起這二十年來飽受風霜,女兒不敢相認,為的就是這一日,緩緩抽出腰間長劍,身形分化成無數身影長劍刺出,正是那招天外飛仙,趙天南橫劍來擋架,哪知西門秋半途身形一折拔起,長劍指天直劈而下,麵容扭曲,兩眼如要噴出火來,聲勢驚世駭俗,顯是將全身功力聚集於這一劍,兩劍相撞,趙天南劍斷而斃。
西門秋望南方而拜倒,眼前仿若浮現出妻子司空月的麵容,“阿月,我們終於報仇了,哈哈哈。”悲到極處,仰天而笑,笑罷,忽提劍往已身插落而死,宋兵大駭,阻止不及。
這一仗宋兵大勝,殺得遼兵屍鴻遍野,血流成河,遼兵也因此元氣大傷,以後數十年間再也無力伐宋,又恐周邊各勢力作亂,故特命使者來澶州議和,宋真宗為結束戰爭,同意議和,雙方結成兄弟聯盟,史稱“澶淵之盟”。
司空秋月看著戰場屍鴻遍野的慘狀,手一抖,寶劍掉落在地,道:“我自深受失去親人的痛苦,這痛苦無異撕心裂肺,天下當權者為一已私利,不顧天下百姓的死活,當真可恨。”,陶淵乾拉住司空秋月顫抖的雙手,道:“但願天下從此太平,再無戰爭。”,心蓮來到,道:“秋月,這裏有你爹爹給你的一封信。”,司空秋月奇道:“我爹爹呢?他怎麼沒來?”,陶淵乾道:“按理說他也該到了。”,心蓮道:“他,他不能來了。”,司空秋月道:“為什麼?”,心蓮道:“他殺了趙天南後自殺了。”,陶司空兩人一驚:“什麼?!”,司空秋月急打開書信,上麵寫道:
秋月,請原諒爹爹,這二十年來沒有盡到一個當爹的責任,沒有好好照顧你,還帶著你過著刀光劍影的日子,爹爹之所以沒早些與你相認,是怕你衝動。今大仇得報,你又有所托,爹爹無牽掛了,爹爹隻希望以後你能過著幸福快樂,沒有仇殺的日子。勿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