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心血管係統(3)(1 / 3)

(2)白血病需做骨髓檢查

白血病由其構成細胞的種類可分為兩類:一、是淋巴性;二、是非淋巴性。後者含有骨髓性、單球性、紅白血病與巨核細胞性白血病,又由細胞的成熟度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的指白血病細胞都是芽細胞未成熟度高而病情經過很快,惡性度極高通常不治療時六個月以內就死亡。慢性的是有一係列的各種成熟度的細胞都同時存在,而其經過緩慢病情輕微,於體檢時偶然被發現,沒有治療亦可存活三、四年之久。因為不同的白血病細胞種類和急性慢性之病型對各種藥物之效果不一樣,因之診斷當時需慎重而仔細的觀察症狀與血液的檢驗結果,決定白血病的細胞種類與急性或慢性型,然後才能采取既知的且最有效的治療方案施行治療步驟。

兒童和成人的白血病病型有些不同。兒童白血病的95%是急性型,隻有5%是慢性型,又2/3是淋巴性,1/3是非淋巴性。全部的兒童惡性腫瘤中,將近一半是白血病和惡性淋巴瘤,小兒白血病在小兒惡性腫瘤中占極重要的位置。因最近白血病治療成功的業績,大部分是研究治療兒童白血病的輝煌成果。以下依兒童白血病的診斷、治療、愈後簡述。

任何年齡都會發生白血病,其好發於4、5歲與8、9歲的兒童,在台灣每年約有150-200名兒童罹患此症。又2/3是屬於急性淋巴性的,發病後診斷當時都有如下症狀之出現,如發燒其原因往往不明,蒼白貧血、皮膚的點狀出血或瘀血斑。也有四肢關節疼痛、食欲不振、疲倦少動,診察時可有肝、脾、淋巴結的輕中度腫大,屆時血液常規檢查顯示貧血(紅血球、血紅素、血球容積下降)、血小板減少,白血球數有不一定的數值變化。因兒童的急性白血病,其周邊白血病數約60%是正常或是減少於正常以下。剩下的40%的病人才會增加其數目,由二、三萬至幾十萬不一定的增加數值。有上述病狀與檢驗結果時,醫師一定會勸說進一步的血液檢查,這時必須檢驗骨髓來判斷有無白血病的可能。血液的製造根源在於骨髓,白血病的特有變化亦在於骨髓,骨髓的抽取或切片檢查才可決定白血病之診斷,若無檢查骨髓而診斷白血病是會引起錯誤的,有人常以白血球增多症當白血病是由此而起。白血病的治療需要一段漫長艱難的痛苦治療,不能中途而廢,不然前功盡棄而失敗。鑒於治療的嚴重性,白血病的診斷是非仔細慎重不可的,經診斷確定後長期的化學療法即時要開始。

(3)以化學治療為主

急性白血病尤其是兒童的治療,最近30年來有長足的發展。有效化學藥物的陸續發現,應用於臨床治療後白血病細胞之消失,肝脾淋巴結腫大之縮小,出血現象之停止,一般症狀之改善而呈現已治愈之外觀(緩解)。但這些效果都短暫的,約半年至一年就再發而失敗。但經過長期的努力以群策群力的想法組成研究小組,聯合各大學醫院、癌症治療中心。腫瘤研究所等單位做臨床研究。如此長期協力。集思廣益的努力,將治療上的困難-一克服,治療效果的訊息隨時廣報,使全世界的白血病兒童接受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現在各國都有自己的白血病治療小組,以符合各國的國情編出最好的治療方案來治療,現在最有名且居世界上領導地位的有:美國的兒童癌症研究群(CCSG)、小兒腫瘤研究群(POG)、德國的柏林、法蘭克福、慕尼黑研究群(BFM)。還有美國的聖獻兒童醫院(SJCRH)史克癌症中心(SKMCC)、唐福癌研(DFCI)亦有很多治療上的研究貢獻。

治療以化學治療為主。先以緩解引導療法約一個半月,並用四、五種藥物來消滅體內的白血病細胞,使正常血液細胞再生而得到緩解的狀態。繼之以放射線照射腦部,同時注射MTX於脊椎腔內,預防中樞神經的白血病。接著給予維持療法、輪番使用不同藥物持續共2-3年之久。因殘留於身體內的少數白血病細胞如果沒有徹底消滅,它們會慢慢地獲得耐藥性而再開始增殖使病症再發。因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對正常身體細胞都有毒性與傷害,一方麵因病本身與對白血病的治療都會使病人的抵抗力減弱,而容易發生各種細菌、病毒等感染,且其感染症又比正常人的更嚴重,往往因之不治。所以,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免疫球蛋白的各血液成分來補充病人正常血液之不足。對已發的感染症必須以對病源菌最有效的抗生素大量來治療,病人的生活環境必需保持清潔、避免感染,有病(如感冒)的人,有人群的地方需避開。另外,負責治療的醫師認為,白血病病症的分類上屬於高危險群時,考慮於獲得緩解不久,施予骨髓移植治療法,必須有符合組織抗原的供血者,才能進行這種高科技的治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