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一章 全麵總攻(3 / 3)

整個大殿之內,所有的人麵色一黯,很多人都低下了腦袋,這些人都知道,北京城已經守不住,自己能不能保住性命都不知道。

沉悶,悲涼的氣氛在大殿之中彌漫,多爾袞自己也長長的歎了一口氣。幾個月之前,多爾袞是何等的意氣風,何等的雄心壯誌,沒有想道,現在是這樣的結局。

大殿之中無人做聲,良久之後,才有一名漢人模樣的人道:“主子,為今之計,我們考慮的不是守城,而是要考慮我們後路。”

能站在這個大殿之中的漢人,自然不簡單,這是文臣之的範文程,這個時代最大的漢奸。

範文程,字憲鬥,號輝嶽,遼東沈陽人。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四代帝王,,清朝開國時的規製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視為文臣之。

範文程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陽縣學考取了秀才,時年18歲。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後金八旗軍攻下撫順,範文程與兄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成為清朝開國元勳之一。

清太宗時期,他深受倚賴,凡討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員、進攻朝鮮、撫定蒙古、國家製度的建設等等,他都參與決策。

見這個文臣之話,多爾袞道:“看,你的建議。”

範文程道:“我的建議是和張豐議和,唯有議和一途可為。”

議和?

這隻是體麵一點的法,其實就是投降,馬上就有武將反對道:“胡八道,我們大清勇士,什麼時候有投降的,隻有戰死,沒有投降。”

範文程針鋒相對道:“你可以戰死,其他人呢,還有這麼多家眷,難道都要死嗎,這個時候,應該考慮為大清留一點火種了,我的意見是,議和吧,隻有議和才行。”

範文程得冠冕堂皇,其實,範文程自己也怕死啊,害怕張豐的人馬攻進城之後殺了自己。

作為一個城府極深的人,這幾個月一來,範文程重點對張豐進行了研究和了解,範文程自己認為,張豐極其憎恨投降滿清的人,像範文程自己這種人,如果張豐的人馬攻進城來,肯定沒有好下場的。

多爾袞自己不知道範文程的算盤,聽到議和,多爾袞點了點頭,現在的多爾袞有一點心灰意冷,再也不敢想爭奪下,隻想著,怎麼樣保住滿清,怎麼樣讓大家回到關外。

仔細思考了一番之後,多爾袞點頭道:“議和一途,我看可行,諸位還有什麼意見沒有呢?”

攝政王多爾袞都這麼了,沒有人不在反對,甚至,有一些人還心中一輕,心中暗道,議和好,至少性命無憂了。範文程也是一樣,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接下來,以多爾袞為,就出城議和進行了商議,如派那些人出城議和,底線是什麼,韃子們商議了近一個時辰,甚至還生了激烈的爭議,最好還是多爾袞平靜爭議,統一了大家意見。

為了表現誠意,議和以代善和範文程為,範文程本來不想去,因為議和是高風險的事情,萬一張豐不爽,將自己殺了,那就太倒黴了。

代善親自去,看得出來,多爾袞真的沒有絲毫信心能守住北京城,真的隻想投降,借此保住城內滿清韃子的性命。

愛新覺羅?代善,又稱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曾因作戰英勇賜號“古英巴圖魯”,1616年(命元年)被封為和碩貝勒,參與國政,為四大貝勒之,以序稱大貝勒。

論資曆,代善比多爾袞的資格都老,號稱四大貝勒之啊。

不過,代善曾經被被皇太極斥為輕視君上,貪財違法,賦閑家居,不問朝政。代善終皇太極一朝,因其年長位尊而遭壓抑。皇太極逝世,代善擁戴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位有功,地位漸漸回升,不管怎麼樣,代善資曆很老,派出代善,可見多爾袞對議和抱著很大的希望。

隻是,議和真的就可以嗎?張豐會接受多爾袞的投降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