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祥訕訕的道:“豐兒,為父當初就是見地價便宜,一畝地隻要幾兩銀子,一口氣將這片荒地全買下來,本來準備等有錢之後將這裏全部開墾成為旱地,想著能賺一大筆,沒有想道,哎……”
一畝地隻要幾兩銀子,絕對是白菜價,難怪張遠祥一下子買了兩、三百畝。
一畝水田價值起碼二、三十兩,一畝好一點的旱地,價值也要十兩以上,如果這一帶真的開墾成為旱地,也確實能賺一大筆。
張遠祥在那裏唉聲歎氣,非常懊悔自己當初的決定,而張豐則微微興奮,心中想道,好大的一片地啊,還如此的平坦幹燥,好,非常好!
張豐道:“父親,這麼大一片地,這也許是一件好事。”
一件好事?
張遠祥驚異的看了看張豐,這麼大一塊地砸在自己手上,張遠祥一直急著脫手,織坊加這一大塊荒地,要價五百兩,找了好幾才找到一個買家,根本就無人問津,現在,張豐是好事。
張豐心情高興,笑著道:“父親,我們去織坊看一看。”
張遠祥點一點頭,兩人進了大門,進入院子裏麵,院子像一個大四合院,一間間民房裏麵,正擺了不少的織布機,正有不少的人在忙碌。
一個帶著瓜皮帽的中年人滿臉恭敬走了過來,“老爺,您來了。”
張遠祥點一點頭道:“豐兒,這是楊管事。”
楊升海其實算得上張遠祥的一遠房親戚,因為粗通文墨,也會算賬,被張遠祥請了過來,在織坊擔任管事。
楊升海是一個非常機靈的人,馬上道:“大少爺,您好。”
張豐熱情的道:“楊管事,你好。”
見自己大少爺這麼客氣,楊升海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心中微微激動,在這個時代,等級森嚴,沒有人人平等這一,在楊升海的心目之中,大少爺就是高高在上的,哪裏會和自己一個下人這麼客氣。
張豐看楊升海的表情,心中很快明白,為了不顯得太出格,張豐倒也沒有再和楊升海什麼,而是對張遠祥道:“父親,我們到處看一看。”
於是,張遠祥和張豐在前,楊升海恭敬的跟在後麵,張豐在織坊到處看了看。
織坊的工人一片忙碌,但張豐看出來,這裏很不規範,織機也是非常老式的那種,效率非常低下,估計一個熟練工人幾也織不了一匹布。
看到這樣低下效率,張豐心中想道,效率非常低下,勞動力成本占了極大的比重啊!同時,張豐也注意到了整個生產流程,棉花從外麵采購,然後紡紗,織布,染色,最後出售。
張豐心中想道,如果能提高效率,還是大有錢賺,也能解當前的困局,心中有這樣的想法,張豐的眼光一變,開始從技術和工藝的角度看著這一切。
看了一番之後,張豐就興奮和高興起來,因為張豐已經找到了提高效率的好辦法。
張豐道:“父親,我們一織多少匹布?”
張遠祥道:“我們一能織十幾匹布,以前每一匹白布能賣到一兩三分銀子,現在比較難以賣出去,一匹白布能賣一兩銀子就不錯了。”
旁邊的楊升海恭敬的道:“大少爺,我們三十幾張織機,一織出十幾匹布,已經非常不錯了。”
顯然,楊升海對這個數量非常滿意。
張豐就隻能暗暗搖頭了,這樣的效率,三十幾張織機,三十幾個熟練織工,再加上紡紗工人等,整個織坊差不多七、八十號人,一才十幾匹布,張豐無語了。
不過,想到這是明末,生產力本來就極為低下,張豐又漸漸釋然,同時,感到自己機會來了。
改良一下織布工藝,提高織布效率,這對張豐來,難度不大。
通過和張遠祥、楊升海交談,張豐也弄清楚了,一個熟練織工日薪大約二、三十文錢,一匹布需要的工資成本大約占了七成以上。
工資加材料,再加上其他,織出一匹布的成本大約八、九百文錢,像以前,一匹布能賣一兩三分銀子,也就是一千三百文錢,自然利潤豐厚,現在賣一兩銀子,隻能算是薄利,如果銷路不暢,造成積壓的話,虧本也有可能。
張家的這個織坊就是一直虧本,這也是張遠祥想低價賣掉這個織坊的原因。
張豐道:“父親,如果效率能提高一倍以上,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