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遊戲中學會忍耐
寶寶從早到晚都很快樂,沒有什麼比他臉上的笑容更重要,家長需要放下對寶寶的無奈、敷衍和憤怒,加入到寶寶的遊戲中去。不用擔心在哪裏玩,也不用擔心玩什麼,因為客廳、書房、浴室、臥室、廚房、戶外等隨時隨地都可以做一些親子遊戲。
1.袋中尋寶
用具:不透明的袋子、瓶蓋、鑰匙、玻璃球。
玩法:把瓶蓋、鑰匙、玻璃球等3種東西放進布袋裏,然後說出其中一種名稱,讓寶寶把它拿出來。
寶寶可以學會用觸覺進行判斷物體。
2.淩空飛人
玩法:爸爸和寶寶麵對麵站著,然後抱著寶寶的身體,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繞轉一圈。在寶寶適應後,可增加旋轉至兩圈、三圈,慢慢增加圈數。
寶寶能夠感受旋轉的眩暈。
小貼士:抱寶寶的身體或抓住寶寶手腳的動作不要太用力,以免傷害寶寶的身體或關節。同時,旋轉的速度和方向要保持平衡,不要偏向某個方向。還需要注意寶寶的反應,若寶寶大聲哭或神情十分恐慌,應立刻停止,同時了解寶寶情緒變化的原因,爸爸務必要抓牢寶寶,以免寶寶脫離父親被甩出去。
讓寶寶從小就自信
賞識可以發現寶寶的長處和優點,幫助寶寶揚長避短,激發寶寶的內在動力,樹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怯懦心理。那麼,家長怎樣對寶寶進行賞識教育呢?
鼓勵寶寶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寶寶的能力最先是從自理能力開始發展的,自信心是從點滴小事培養的。寶寶3歲左右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可以鼓勵他自己穿衣服、係鞋帶、用勺子吃飯等,見寶寶做了什麼事情,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有些家長覺得讓寶寶拿個東西,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倒不如自己做更省心。殊不知,讓寶寶做這些小事,可以滿足寶寶的表現欲望和參與欲望,當寶寶感覺自己會做許多事,而且有的事比媽媽和爸爸做得還好時,自信心就會大增。
培養寶寶學會賞識自己的能力。學會賞識自己是自信的基礎,要讓寶寶從小就感覺到自己是最棒的、最好的,自己身上有很多優點值得媽媽表揚。家長要經常給寶寶創造賞識自己的機會和氛圍。
手部靈活大腦更靈活
寶寶的生活中充滿了鍛煉能力的機會,因此父母對這些機會的發現和充分利用是十分關鍵的。
比如回家時,教寶寶用鑰匙開門,出門前,可以讓寶寶扭開門把手開門。當媽媽給寶寶講童話故事時,可以讓他自己翻書。如果寶寶刷牙,可以讓他自己把牙膏擠好;寶寶洗手時,可以讓他自己打開水龍頭,塗肥皂、搓手、衝洗。在不是很趕時間的時候,還可以讓寶寶自己解扣子、拉拉鏈;做飯時,可以讓寶寶參與洗土豆等;吃飯時,讓寶寶自己用大勺從鍋裏把飯盛到自己的小碗裏;還可以讓他自己用勺子吃飯。豐富的生活內容既能鍛煉寶寶的精細動作,同時也是培養寶寶獨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絕佳機會。在此期間,需要父母耐心地給予寶寶幫助。
配合兒歌一起做的手指遊戲特別受到寶寶的歡迎。比如“老大睡了,晚安(兩手心相對,兩拇指彎曲);老二睡了,晚安(兩示指彎曲);大個子睡了,晚安(兩中指彎曲)!你睡了,晚安(兩無名指彎曲);我睡了,晚安(兩小指彎曲);小不點醒了,你好(小指伸直,並向點頭一樣彎一下)”。後麵依次如此。
此類遊戲不僅讓寶寶鍛煉了手指,還讓他學會彎曲和伸直的相關詞彙,並懂得運用一些禮貌用語。
想象力促使寶寶要說謊
寶寶在2~3歲時想象力發展經曆了一個從無意想象到有意想象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寶寶的想象力一個很大特點是誇張,有時會把大的東西形容得特別大。
寶寶個案:
有一天從幼兒園回到家裏,牛牛想吃雪糕,“爸爸,我想吃雪糕。”“不行,你的感冒剛好,不能吃。”爸爸拒絕了他的要求。過了一會兒,媽媽問正在和娃娃玩的牛牛:“你剛才跟爸爸說吃雪糕,爸爸答應了嗎?”“答應了!”牛牛痛快地說。牛牛的媽媽、爸爸都有些驚訝地看著他,牛牛怎麼“說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