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參加中考、高考甚至平時的期中、期末考試時,父母往往比孩子更緊張。當孩子考試完拿回來成績時,父母又要緊張一番。如果考得好,父母就會對孩子讚不絕口,有的甚至還因此大擺宴席;如果考得不好,就會對孩子橫加批評和指責。這種現象反映出父母們都非常注重孩子的考試分數。但事實上考試分數真的那麼值得關注嗎?
其實考試分數隻是從某個方麵反映出孩子的學習情況,它並不真正代表孩子的學習能力。考試受許多因素的影響,考試失利也並不代表孩子就不行。因此,父母過分注重孩子的考試成績對正確指導孩子的學習是不利的。
丁海露是個六年級的女孩,學習成績一直很好。每次她拿回成績單時也是父母最高興的時候,他們常常放下一切事務為女兒慶祝,但是海露卻很平靜,並沒有過多的興奮。
有一次語文單元測驗,海露由於考前沒有休息好,發揮不利,隻得了89分。海露覺得自己的語文學習一直不錯,這次考試隻是一次意外罷了,因此,她並沒有放在心上。可是當媽媽翻到她的語文試卷時,卻把她狠狠地批評了一頓。她生氣地責問女兒“你怎麼搞的?連九十分都不到?”海露是個很懂事的孩子,她耐心地跟媽媽解釋道“那是前一天沒有休息好,再說不是什麼大考試,我語文學習也沒有什麼問題,期中考試肯定不會這樣的。”
媽媽卻依舊不依不饒地責備了她很長時間,最後,竟然還激動地落了淚,說道:“你連九十分都考不到,讓我們拿什麼臉出去見人啊?”聽了這句話,海露再也忍受不了,她生氣地衝著媽媽喊道:“你有完沒完,不就是考試分數嗎?即使考一百分又怎麼樣,說明我就是天才,你們就有麵子了?”說完,她摔門而去。
一次考試成績並不能說明什麼,既不是衡量孩子學習情況的全部標準,也不是孩子以後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父母應該適當減少對孩子考試成績的關注。事實上,父母關心孩子的學習並沒有錯,但是應該明白的一點是,考試成績並不是評價孩子學習狀況的唯一標準。
一個真正會教育孩子的父母在意的應該是孩子是否學到了知識,而不是拿了多少分。即使孩子考了一百分,也不能說明什麼,他隻是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掌握得很好,考試時比別的同學細心而已。考試充滿了機遇和變數,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父母應該用更加理性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考試成績。
專家給父母的建議
建議一 父母要理性地看待孩子的分數
考試成績隻是從一個側麵反映孩子的學習情況,一次兩次考試的失誤並不說明孩子學習不認真不努力,更不能說明孩子智商有問題。父母應該以理性的態度看待孩子的分數,不要過於注重他們的考試成績,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
李思淼是個初二年級的男孩,他的學習成績在班裏總是處於中等水平,偶爾也能考進前五名。對此,父母並不在意,也不會對他施加壓力。思淼學習一直很認真,而且還樂於思考,現在是學校科技活動小組的組長。這一切都源於父母的支持和理解。
思淼的父母總是告訴他“分數不是最重要的,分數隻能說明你把書本知識學好了,能不能運用到實踐中去還是個問題呢。”父母對於分數的理性態度給了他一片自由發展的天空,他的心態一直很好。每次考試前,別的孩子都在挑燈夜戰,他卻總能按時按點休息。由於父母的開放和包容,他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已經成為學校有名的小發明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