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7個月時,一般會長出2顆牙齒。這時,父母就需要為寶寶清洗乳牙,為他們的健康發育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如果不及時為寶寶清潔乳牙,通常會造成爛牙、牙齒畸形等症狀。
為寶寶清洗牙齒,工具應該使用柔軟的棉布或衛生棉簽,也可以使用寶寶專用的軟毛牙刷。清洗乳牙時用力要適中,因為寶寶的乳牙比較弱,應避免弄傷寶寶的牙齦。清洗時不但要清潔牙齒,也要把牙床上麵的牙斑等細菌一起清洗,這樣有利於防止患牙周炎和生成齲齒。
當寶寶長出乳牙時,不要讓他撥弄,以免造成牙齒脫落或恒牙長出困難。避免讓寶寶養成吸手指、咬奶嘴等不良習慣,這樣有利於牙頜的生長發育以及牙齒的整齊。寶寶食用完輔食,可給他喂一些開水,再給他清洗一下乳牙,最好每天要為寶寶清洗兩次。
435.專家提醒:小兒健齒食物
寶寶小的時候就應該保護好他的牙齒,而如何保護好寶寶的牙齒呢?寶寶牙齒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後天的食物。所以新生要在寶寶的飲食上多加要注意哦!
1.不要讓寶寶缺乏維生素C,維生素C的缺乏會導致牙齦腫大、牙齦發紅、牙齦出血等症狀。維生素C能夠促進人體內膠原的形成,對牙質的生長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寶寶應該適當的攝取蘊含維生素C的食物,像柚子、檸檬、新鮮草莓、甜瓜等水果的汁。
2.要注意鈣和磷的攝入量,他們之間的比例應該是1:1,在人體中鈣這種物質容易在酸性環境中被吸收,而磷的代謝又與鈣有關,他們之間如果失衡,將會引起寶寶牙齒疏鬆。所以要注意二者之間的關係。而含鈣較多的食物有牛奶、小魚、魚幹、肉類、乳酸等;含磷較多的食物有牛奶、蛋黃、肉、白米等。
3.維生素D的攝入量,維生素D有助於人體對鈣的吸收,但是這類物質在食物中的含量並不多,常見的食物有奶粉、魚肝油、肝髒、蛋黃等。
4.同時還要注意蛋白質及維生素A的攝入量,他們要缺乏都會影響寶寶的牙齒健康的。
436.學會給新生兒洗澡
經常給寶寶洗澡,有助於促進其新陳代謝,保持寶寶皮膚清潔,既能避免細菌侵入,又能幫助血液循環,對寶寶的健康非常有益。
給寶寶洗澡時動作要輕柔、敏捷,時間要短。第一次洗澡在出院回家後即可進行,但是要注意保護臍帶,不要沾水,以免感染。洗澡的時間安排在喂奶前一兩個小時,否則洗澡時會發生吐奶的現象。
寶寶洗澡時的室溫最好在26℃~30℃(冬天如果太冷,最好開著浴霸洗澡),洗澡水溫38℃~40℃,將水滴在大人手背上不覺得燙即可。應選用油性成分較多而堿性成分較少,刺激性比較小的沐浴露(有濕疹的寶寶不要使用沐浴露)。使用時先將沐浴露塗在手心,用溫水打成泡沫,再清洗寶寶的身體,最後用水洗淨擦幹,以免刺激寶寶的皮膚。
隻要條件許可,可以每天給寶寶洗澡,但是每次洗澡的時間不要超過5分鍾。洗完澡後,給寶寶喂點奶,補充點水分和熱量。
437.讓寶寶盡快學會走路
下麵提的10條建議來幫助寶寶更好、更快地學習走路。
從爬行開始
不會走路之前鍛煉寶寶腿部肌肉張力和力量最好的方式是爬行,要經常讓寶寶在地板爬行。注意太軟的平麵不利於寶寶練習。
做仰臥起坐
寶寶做仰臥起坐也可以練習肌肉的力量。寶寶仰臥,媽媽將自己的大拇指放在寶寶的手心,其餘4指從寶寶的手背握著小手,做以下動作: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反複幾次。同時可以喊節律“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勤蹬腿腳
雙手托住寶寶的腋下,在床上讓他做蹬腿彈跳動作,練習寶寶腿部的伸展能力。
攀攀爬爬
將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與寶寶高度差不多的沙發或茶幾上,鼓勵他扶著牆壁站起來抓取玩具,還可以鼓勵寶寶攀爬沙發。但是要注意安全。
練習放手站立
媽媽可以遞給寶寶單手拿不住的玩具,如皮球、布娃娃等,讓寶寶不知不覺放開雙手,獨自站立。
扶走訓練
寶寶在可以扶走的環境裏活動,如讓他扶著牆麵、沙發、茶幾、小床、欄杆、學步的推車、輕巧的凳子等。
鼓勵獨自邁步
媽媽可以蹲在寶寶的前方,展開雙臂鼓勵寶寶自己走過來,先是一兩步,再一點點增加距離。等寶寶敢獨自邁步後,爸爸媽媽可以分別站在兩頭,讓寶寶在中間來回走。
少抱多走
多給寶寶自由活動的機會,鼓勵他四處遊走,給寶寶創造一個安全的行走空間。
摔倒了要鼓勵他自己爬起來
學走路,摔倒是不可避免的,父母不要過度緊張,當寶寶學步跌倒時,媽媽應鼓勵寶寶自己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