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專題:孕前十步,你過關了嗎?
第1步:確定要不要孩子。
第2步:孕前的檢查谘詢。
第3步:平衡你的孕前心理。
第4步:始接受必要的預防接種。
第5步:解決肥胖問題。
第6步:把寵物托付給別人。
第7步:停服避孕藥,取出IUD。
第8步:開始運動。
第9步:戒煙、戒酒。
第10步:尋找最佳受孕時機。
孕前知識(24)
1.婚前體檢包括哪些項目
首次做產前檢查醫生會問的問題:
(1)本次妊娠情況:月經周期、末次月經、停經後的情況,如腹痛、陰道流血、妊娠反應等;
(2)以前妊娠情況:妊娠次數、分娩次數、流產次數、流產方式等;
(3)孕婦有無心、肝、肺、腎等慢性疾病史,手術外傷史,藥物過敏史等;
(4)丈夫健康狀況;
(5)有無家族遺傳性疾病史。
2.做好孕前檢查
女性在懷孕之前為了寶寶的健康,一定要去做孕檢,孕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的檢查:
(1)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血壓測定。
(2)病毒抗體檢查。
(3)傳染病檢查。
(4)性傳播疾病篩查。
(5)宮頸TCT檢查,即宮頸預防癌檢查。
(6)有遺傳病家族史的女性需要進行染色體的檢查。
(7)婦科檢查及營養狀況檢查。
要想擁有健康的寶寶就要認真做好孕前的各項檢查,為寶寶的發育準備一個良好的環境。
3.孕前要做口腔檢查
如果計劃懷孕,女性一定要重視對口腔的檢查,以保證口腔尤其是牙齒的健康,因為口腔的健康是保證安全度過孕期的前提之一。
一般說來,孕前應該進行下列項目的口腔檢查:
1.牙齦炎和牙周炎
女性在懷孕後,體內的雌性激素尤其是黃體酮水平會明顯上升,甚至會上升很高。而雌性激素的上升會使牙齦血管增生,並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強,從而容易誘發牙齦炎,這時候的牙齦炎被稱作“孕期牙齦炎”。研究證實,懷孕前患牙齦炎的女性,其懷孕後患“孕期牙齦炎”的幾率和嚴重程度均高於孕前沒有患牙齦炎的婦女;而在孕前就患有牙齦炎或牙周炎的女性,其懷孕後炎症會更加嚴重,牙齦會出現增生、腫脹,出血顯著,個別的牙齦還會增生至腫瘤狀,稱為“孕期齦瘤”,極容易出血,嚴重時還會妨礙進食;另外,甚至有些患者由於牙周袋中細菌毒性增加,對牙周骨組織的破壞也加重,往往引起多顆牙齒的鬆動脫落。如果是中、重度的牙周炎,孕婦生出早產兒和低體重兒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所以,懷孕前應該進行牙齦炎和牙周炎的檢查和係統治療。
2.蛀牙
由於孕婦生理機能的改變和飲食習慣的變化以及對口腔護理的疏忽,常常會加重蛀牙病情的發展。如果蛀牙病情持續嚴重,甚至可能會引發牙髓炎或根尖炎等更為嚴重的口腔疾病。一旦暴發急性牙髓炎或根尖炎,不但會給孕婦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而且如果治療時服藥不慎也會給胎兒造成不利影響。
另外,有調查證明,若懷孕時母親患有蛀牙,生出的嬰兒患蛀牙的可能性也遠遠大於懷孕時沒有蛀牙的母親所生的嬰兒,原因之一就是母親口腔中的導致蛀牙細菌是嬰兒蛀牙的最早傳播者,所以,懷孕以前治愈蛀牙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小寶寶都是有好處的。
3.阻生智齒
阻生智齒是指口腔中的最後一顆磨牙(俗稱“後槽牙”),由於受頜骨和其他牙齒的阻礙,不能完全萌出,造成部分牙體被牙齦所覆蓋,以下頜第三磨牙最為常見。
阻生智齒的牙體與牙齦之間存在較深的間隙(醫學上稱為“盲袋”),間隙內容易積留食物殘渣,導致細菌滋生、繁殖而直接引起各種急、慢性炎症,就是通常說的“智齒冠周炎”。由於智齒多在18歲以後萌出,且智齒冠周炎又最容易發生在20~35歲之間,而這個年齡段恰好是育齡女性選擇懷孕的時間,所以要想防治這種病的發生,就應該在孕前將口腔中阻生智齒拔除。
4.口腔衛生
有懷孕打算的女性,應當到口腔科(最好是專門為準孕婦檢查的口腔科)做口腔衛生及口腔疾病方麵的檢查,接受口腔科大夫的健康指導,做好口腔疾病的預防,這是非常關鍵的。
由於孕期口腔常見病都與口腔的衛生狀況密切相關,因此準備懷孕的婦女需要知道如何正確的刷牙和使用牙線,以及孕期如果患口腔疾病,何時進行治療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