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1 / 2)

造成兒童後天性聾的原因

造成後天性聾的原因較多。如遺傳性聾,其特點為青少年時期發病並呈雙側、進行性發展。小兒因患感染性疾病,如乙腦、麻疹、猩紅熱、傷寒、流感、腮腺炎、水痘帶狀皰疹等,使內耳及聽神經受損而致聾,而以患腮腺炎引起的單側感音神經性聾為最常見。中耳炎是最常見的引致小兒後天性聾的因素,多引起傳導性聾。其他如大前庭導水管綜合症,3至4歲發病,感冒或外傷是發病誘因。聽神經病的特點為:女性多於男性,無家族史和外傷史,雙側對稱性進行性感音神經性聾。

從臨床情況看,絕大多數小兒耳聾是可防可治的,但是,往往由於人們不了解相關的醫學常識或缺乏警惕性,導致在預防小兒耳聾疾病方麵措施不力或者貽誤治療時機,最終引致小兒耳聾甚至聽力致殘。

由於嬰幼兒不會以言語表達或者言語表達能力不強,其耳聾疾病往往不易為人察覺,如未能及時進行聽力學檢查及幹預,可能喪失最佳的治療和語言訓練時機。

新生兒感音神經性聾的危險因素

引致新生兒發生感音神經性聾的危險因素主要有:耳聾家族史、胎兒期感染、胎兒嚴重窒息、體重低於1.5千克、高膽紅素血症、頭頸部畸形、細菌性腦膜炎等。目前,對於感音神經性聾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對於這種耳疾來說,早期發現早期幹預尤為重要。父母一旦發現問題,應即到醫院耳鼻喉科就診。

貼心提示:如何發現孩子的聽力障礙?

家長如果留意寶寶的言語情況就有可能發現其聽力存在問題,並及時送寶寶到醫院診治,以便及早排除其聽覺和言語發育障礙。

0—6個月

1、聽到突然的、巨大的聲響,沒有受驚、亂動、哭或者其他任何反應

2、不會被噪音吵醒

3、不能自如地模仿周圍的聲音

4、不會把頭轉向發出聲音的方向

6—12個月

1、當被問起時,不能指出熟悉的人或者東西

2、從來都沒有咿咿呀呀地發出聲音,或者曾經有但後來就不再這樣了

3、12個月大的時候還不能聽懂簡單的話,如“再見”、“拍拍手”等

12個月至2歲

1、輕輕地叫寶貝,不能準確地轉向發出聲音的方向

2、對於周圍環境的聲音不敏感

3、對聲音沒有反應,或者不能正確判斷發出聲音的方向

4、沒有開始學習模仿,或使用簡單詞彙來形容家裏熟悉的人或物

5、沒有像其他年齡相仿的孩子那樣發聲或學習說話

6、聽不到正常音量的電視節目

7、在理解力和利用語言溝通能力上沒有持續進步

129.孩子發熱——父母不可小視

發熱是許多疾病的共同表現,春季是各種傳染病的易發季節,兒童為傳染病的易發人群,所以當孩子發熱時,要注意區分是否患上傳染病。常見的兒童傳染病有:

流行性感冒

當鼻塞、流涕、打噴嚏,略有發熱,體溫在37℃~38℃時,可能患了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如果高燒持續在39℃以上,有的甚至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可能患了重感冒。當突然寒戰、頭痛、高燒、體溫在39℃~40℃、精神差、全身酸痛無力,可能患了流感。

初春時節,走親訪友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機會,再加上或饑飽不勻、或作息時間失常,或玩樂無度,導致抵抗力減弱,感染流感病毒後容易發病,這一點應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感冒後乏力,經常大喘氣,吃飯不好,胸悶等症狀時,應立即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因為這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反應症狀。

水痘

當高燒伴有軀幹部皮膚紅斑、丘疹、皰疹、痂皮時,要考慮可能得了水痘。水痘是水痘病毒所致的傳染病,早春容易流行,多見於2歲~6歲的孩子。發熱一天左右出疹,初為清水樣,後變混濁,水痘壁薄易破,周圍有紅暈。患兒身上疹子較多,麵部、四肢較少,呈“向心性分布”。由於皮疹是分批出現,所以在皮膚上能同時見到斑、丘、皰、痂“四世同堂”的現象。有的孩子出水痘前,高燒不退,但皮疹又不明顯,這就需要提高警惕,以免誤診。如果診斷不明就用激素退燒,可能會導致病兒免疫係統功能減退,病毒乘虛而入,引發水痘腦炎,造成生命危險。

流行性腮腺炎

傳染源為早期隱性感染者,借空氣飛沫傳播,3至15歲的兒童易患此病。患兒起病急驟,有發熱、頭痛、咽痛、食欲下降等,數小時至數天後,可出現單側或雙側腮腺腫脹,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發展,表麵不紅,壓痛明顯,張口、咀嚼時疼痛加劇。整個病程10~14天。本病常累及其他腺體而發病,如腦膜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等。重點應保護青春期患兒,因其可對生殖器官產生損害,尤其是男性。治療應隔離、休息、抗病毒,注意口腔衛生,中藥常選用普濟消毒飲加減,同時可用消炎膏、仙人掌等局部外敷。可用藥物如板藍根煮水服以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