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際關係一直都不怎麼盡人意,總希望借由別人對我的愛來肯定自己。(在早期那段苦痛的日子裏,我一點都不明白這種觀念的真正意義。)在我曆經成功和嚐到出名滋味之後,突如其來的空虛讓我措手不及,於是促成寫這本書的機緣。
二十五歲那年,我取得博士學位,隨即在大學任教。二十六歲時,我在另一所大學主持一項全國性計劃。三十歲出頭,我已經成為全國性谘商機構的代言人,可以在國會公聽會作證,並著手出版研究報告,作為政府立法的參考依據。當時,我的收入相當可觀,也擁有一棟豪宅。遺憾的是,我從來沒有曆經一段真正充滿情愛的人際關係。
抗拒改變是我們的天性之一。不論改變會為生命帶來多大的好處,我們的抗拒始終如一。
我稱這種心理為自我的“法定監護人”,打從出生那一刻起,它就一直保護著我們。因為它們的存在,我們才不會糊裏糊塗涉足生命中的危險,直到自己有足夠的力量,才會去麵對挑戰。
久而久之,這法定監護人成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即使如此,我們依舊恐懼自己的力量不足,怯於跨出做自己想做的事的第一步,漸漸的,倘若我們沒有意識到它們(法定監護人)的存在是如此的狡詐,如此左右我們的生活,我們便會自我怠惰,不再理會心中的渴望。甚至當周遭的環境讓我們感到痛苦時,法定監護人仍會堅持我們維持現狀,如此,它才能舒適地待在熟悉的環境裏,感覺掌控我們的生命。
當我努力改善我的婚姻,和威廉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好時,法定監護人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難過。隻要我們的關係更加親密,法定監護人就會不斷地在腦海裏咆哮。因為在這之前,我從未嚐過真愛與親密的人際關係。這種改變帶給我許多初次體驗的美味。然而,我的法定監護人卻不喜歡這種改變,並不時以溫柔的口吻對我輕聲呼喚:想要同時擁有事業的成功與情愛是不可能的!可想而知,我的內心交戰是何等激烈。
終於,我的情愛戰勝了一切爭戰。我的法定監護人別無選擇,隻好放棄堅持與破壞。由此可知,恐懼是有底限的,我們的努力可以改變原有的困境。
日複一日,我觀察鄰居的孩子都是在相同的地方嬉戲。於是,我問他們為何不到別的地方玩,到外麵去看一看。同時,他們也讓我了解到,成人也一樣在熟知的現實環境裏打轉。
一旦認清造成我們怯於改變的心理障礙之後,思維馬上清晰起來,想要改變的念頭於是產生。
而我目前要做的,是準許眼前的情況改變。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如同沙漏中央最狹窄處,這個空間也阻塞了我的成長。換句話說,內心衝突阻止我的生命向前邁進。
因此,下一步我該做的事情,是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力量,並且與繼之而起的改變共舞。
當我這本書寫到最後階段時,我明白再過幾個禮拜就可以完成了。那一刻我的心情輕鬆且興奮,然而,壓存於腹間的梗塞感也同時告訴我,忽視了那進度緩慢的改變。自我成長的延遲,背後有其重要的因素,隻不過那時我對於這個關鍵點仍一無所知。
於是,我渴求自己的智慧可以早日開悟,早日完成這本書。
有一天,我按照慣例,帶著狗兒到覆滿白雪的森林中散步。根據以往的經驗,我以為這隻會花三十到四十五分鍾,剩下的清晨時光可以用來寫作。
走著走著,鄰居的另一隻狗兒也加入我們的行列。於是,我們漫步越過了一大片草皮,又登上了一座小山丘。這時我不再領著狗兒,而是讓狗兒當先,隨心所欲地遊走,而我隨後順著狗兒們的腳步,一路跟它們爬上一座又長又陡峭的小山丘。
與此同時,我的內心十分掙紮,因為這打破我原先的計劃,但還是決定順著內心的感覺去做。事實也證明,這確確實實是很好的身心運動,而且,這項運動促使我全然的蘇醒!
在小山丘待大約半小時後,我告訴自己必須回家工作了。於是,我仔細觀察下山的最佳途徑。許多小徑都被白雪覆蓋,底下還深埋著落葉,一個不留神,很容易失足掉入雪洞中,甚至翻滾至好幾英裏以外的陌生地方。就在這時候,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飄向山丘頂端而非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