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最後,根據作者在農業現代化和持續發展農村試驗基點的實地研究(房山區竇店村和望楚村)和調查研究(懷柔縣範各莊鄉),介紹三個接口工程初步實施的實例。
一、北京市房山區竇店鎮竇店村和望楚村
該村由於過去基礎薄弱,從89年起配合養殖業的發展,重點加強肥料工程的建設,已建200貯糞池4座,裝備(自行研製)液體廄肥灑施機和化肥撒施機各一台。結合秸稈直接還田,土壤肥力也有了明顯的提高,有機質含量由1.35升至1.99。
二、北京市懷柔縣範各莊鄉
(一)資源條件
該鄉位於北京市區東北50千米的淺山丘陵區,麵積717平方公裏,平原僅占21%。其形狀近似啞鈴形。此兩點與懷柔縣極相似,可以說是懷柔縣的縮影。氣候上屬溫帶山前暖區,受亞熱帶季風影響。
境內水資源較豐富,有雁棲河、長園河兩條山泉小河,水質清純,是縣雁棲湖水庫的主水源,山區村落傍河分布。水庫蓄水38萬立方米,主用於灌溉,並為北京市旅遊度假的景點之一。該鄉在庫內有1畝水麵的網箱。平原區有電井96眼,噴灌設備21套。因此,平原區具有渠灌和井灌的歡重水利設施,灌溉保證率將近100。全鄉有效灌溉麵積占耕地。沙通鐵路橫貫南部。懷豐公路縱穿而過!東側為與京津塘高速公路相連的京密公路,距天津港170餘千米。南距首都機場僅30餘千米。平原區用電普及,但高峰期有時停電。
(二)基本情況
至1992年,該鄉農村經濟貿工農結合,農業種養並重、全麵發展,集約度較高,正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過渡;農村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初步形成。
1.種養並重,糧、菜、果、牧、漁全麵發展,產出品種多、水平亦較高。
2.效益與效率均較高。農副產品商品化程度較高,菜、果、畜禽水產品的商品率分別為80%和92.45%。
3.農業結構趨向合理,集約度高,良性循環初步建立。擁有大中型拖拉機27台,自走或聯合收割機11部,大中型農機具50台件,農用汽車24部;百畝擁有各種動力噴灌麵積占有效灌溉麵積的72%。養殖業中,擁有10萬隻蛋雞的飼養場1座,年產300萬隻雛雞的孵化廠1個;規模豬場6個;成片桑園(新植)300畝,另新建的年產300萬隻肉雞的飼養場即可出雞。
4.農村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為骨幹的企業群體正在形成,貿工農一體化迅速發展。從1991年下半年起至1993年春的近兩年裏,投資2700餘萬元賭續建成微機控製的年單班產量2萬的飼料加工廠;年屠宰加工1000萬隻的禽類聯合加工廠,屠宰、分割、熟食、具有4條生產線的年產1萬的方便麵廠以及與之配套的湯料廠,年產40001的掛麵廠,年產100的脫水菜廠;容量各500水果氣調庫和肉類冷藏庫。到1993年底,興建的年產2萬噸的碗麵廠,年產5萬的專用麵粉廠,為食品工業服務的彩色包裝印刷廠將陸續開始投產。從而較1990年,全鄉工業銷售收入增加18倍,純收入增加93.4;工農業產值比由35:65改善到51:43。預計1993年工業產值將較上年增加1.7倍以上,超過1億。加大管理體製的改革力度,大力培養和引進人才。鄉農工商聯合總公司成立董事會,鄉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和總經理,各副總經理均分別兼任下屬骨幹企業的廠長。研究問題、決策時根據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