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受了委屈,不想呆在家認字、畫圖,跟著爹娘帶著妹妹們巡視莊稼。
今年秋天豐收,春花娘本來打算來年依慣例又種黃豆、綠豆之類的雜糧,可春花春月饞嘴想吃麵條,央她種小麥。
劉家村地屬南方,是魚米之鄉,但不是小麥之鄉。雖然還是有人家種了小麥賣到大戶去,但產量不高,總的來說,這裏並沒有大量種植小麥的習慣。主要原因是這個時代的小麥植株高大易被風吹伏倒,產量不高,還不如種黃豆省事。
春花娘不同意,說小麥沒有收成。
春月更不同意,滿嘴都是嚷嚷。
春花勸道:“娘,我們就種上一畝小麥,能收一二百斤麥子呢。”
劉三道:“花兒,別瞎說。雖然你爹沒種過小麥,但也見過別人家種呀。那小麥畝產不過八九十斤,頂多百斤,怎麼可能有一二百斤的收成。”
春花笑道:“爹,隻要能畝產八九十斤,那也不錯呀。其實隻要下肥多,管理得當,一二百斤的收成也是很穩當的。我可是在書上看到過莊稼高產之密的,不然怎麼能說出秋天種菜的話嘛。”
春花娘哼了一聲,說:“小崽子,提了個建議,就當自己是功臣。是你爹娘起早摸黑、披星戴月地勞動,才收了點點菜。那時候你還在被窩睡大覺呢!現在表功,可遲了!”
春花嘿嘿地笑,道:“老娘,我不表功,但我要吃麵,我想吃麵!我們就在團子土種小麥,那裏向陽,地勢平坦開闊,土壤又肥沃,收成肯定不錯。”
“團子土是咱家最好的地了,我打算種黃豆的。要種小麥就種在牛脊山上。”
“不行!娘,牛脊山高風大,小麥種上去還沒開花就被大風吹倒了,哪裏能結麥子呀。”春花邊說邊給春月使眼色。
春月收到,隻抱住娘的大腿不停地歪纏,非要在團子土上種小麥。
劉三看見兩姐妹不停哀求,眼巴巴的可憐樣,不由心軟道:“她娘,種就種嘛。我不出去玩,天天守著地,把小麥種好,小麥價錢高,說不定種小麥比種黃豆還劃算呢。”
兩姐妹忙附和老爹,連說就是就是。春花娘拗不過劉三父女,隻好答應了。
到九月份的時候,劉三就在春花的指揮下種起了小麥。春花讓老爹借了牛車從河灘邊把河沙和黑溜溜的淤泥運到團子土蓄糞坑裏,加了豬雞鴨狗的糞便和切碎的青草混合發酵,等混合肥料熟熱後當做底肥下到挖好的麥坑裏。然後撒上小麥,蓋上土。團子土又恢複成了一片平地。
村民們知道劉三家掙了錢,但這樣浪費肥料和種子,還把野草當肥料的行為,還是讓他們大開了眼界。平輩在背後指指點點,說哪有人這樣種地的。長輩語重心長地教訓劉三不要嘩眾取寵,浪費祖宗傳下的好地。劉老頭端著煙槍大罵劉三吃飽撐得慌,冬天也不讓地歇息。
劉三被說得火起,強性兒一犯,誰說都不理,隻拍著自己的胸脯說這是官府登記在案劉三的地,他想種什麼就種什麼,與別人無關。把長輩特別是劉老頭氣了個倒仰兒。
過得個一兩個月,小麥苗長起來,青青綠綠的,漂亮得很。到了臘月,萬物枯黃,沒有生機,隻有團子土的小麥在用勁兒地吸吮著大地精華。
農人們雖然看著劉三的小麥長勢喜人,但還是對其能否有好收成持懷疑態度。
劉三性情單一,認準了一件事,十頭牛都拉不回來。他時常蹲在團子土裏,翻土扯茅草根,忙得起勁。
今天劉三帶著家人高興地來到團子土,準備自誇自己麥子種得好,可剛到地裏,就看見一片狼藉。一群大大小小的雞在地裏啄著麥苗兒,吃得正歡快呢。
劉三忙撿了石子攆走雞群。春花則心痛地看著倒在地裏的麥苗。
春花娘早就開罵了,“是哪家的雞,把我們家麥苗吃了!把我家的菜吃了,我就忍了,可這是救人命的糧食呀!缺德不缺德!管好自家的畜牲!不然我下砒霜把這雞藥死,到時候別找我賠!”
碧芬娘從家裏走出來,大聲道:“三嫂,這是我家的雞。有什麼話你就說,下藥就不必了吧。”
小蘭娘答道:“三嫂子,家家都養雞養鴨,你家也有,下砒霜的事可不能亂說呀。我們村的規矩是從來不準下藥害畜牲的。”
春生娘以及劉小姑等紛紛出來指責春花娘不該說下砒霜藥雞。
春花娘眼睛鼓起,大聲道:“你們的雞不禍害我的麥子,我幹嘛下砒霜?還是勞煩各位把雞關起來,不要來啄我家的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