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木樨(3 / 3)

反倒是裘媽媽,在看見不過是自己突然有感而發的一句話,便讓得氣氛如此沉重之後,就趕忙笑著岔開了話題。

“好了好了,不這些了,好端端的日子,別被老婆子的一句話就給得差了味兒。對了,姐,四爺這是去哪兒了,怎麼剛剛進來以後,就沒看見四爺的身影?”

“他啊。”

一提起了梁雍,梁媗的心情果然就好了,低頭繼續練字,粉白色的嘴角卻是彎起了一個好看的弧度,“最近祖父的心情不是大好嗎,連帶著精神也就好了不少,因此就把雍兒的功課又給提到了明誠堂去,由祖父親自教導雍兒了。這不,今一早在明誠堂請完安後,他就被祖父留了下來,恐怕不到午後是不會回來了呢。”

梁媗一想起在明誠堂的大門裏分別時,那隻老虎可憐兮兮的模樣,她就忍不住的想笑出聲來,這可真是一物降一物啊,在祖父跟前,雍兒乖順的就是隻兔子。

不過這話又回來了,在祖父麵前,誰又不是隻乖巧的兔子呢?

恐怕就連父親和娘親在祖父麵前,那也都是隻能順著祖父的話的吧?尤其是父親,在麵上雖對祖父的一些做法十分的不讚同,可實際上,卻仍是把祖父的話放在了第一位。

不然,又怎麼可能事事都不違背祖父呢,就連一直心心係係的定立太子一事,隻要祖父不點頭,父親就一次次的命榮木來請示。

一定得請示到祖父點頭不可,不然父親就算氣急攻心,也不會擅自決斷,出手幹預此事。

這樣的舉動,若還不能算做是把祖父的教誨和囑咐放在了第一位的話,那梁媗也實在是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去形容父親對祖父的敬重了。

不過既然都想到了這兒,那梁媗也不由得又記起上次在娘親的來信中,看到的關於定立太子一事的一些微末細節——成帝已經決定,冊立齊王祁珩為當朝太子。

怪不得,怪不得啊,前兩日太妃她老人家在耽擱了一、兩個月之後,總算是隨著酈王離開建安了。

而這件事情到了現在,也總算是塵埃落定。

為此,祖父的心情大好,身體也一日好似一日,看樣子等到再過兩月後,他們再回建安時,祖父的身體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了。

回建安啊………

梁媗手中的紫毫頓了頓,然後才又繼續在紙上動了起來。

以前對於建安,她還真沒什麼好留戀的,因為那兒最終留給她的,不過就是一個淒慘的回憶,祖父戰死、雍兒的意外、父母蒙冤入獄斬首、家族敗落、她的十年黯然,一切的一切都使得她曾經對於那座繁華的都城,提不起一點的留戀。

可是現在卻不一樣了啊,現下在那座還是下最繁華之一的城池內,可還是有著她的娘親和在意的人啊。

雖討厭的人也不少,但不論如何,此時梁媗對於它,感情早就變了。

此時屋外正是風輕輕的吹,吹響了一株株雲柳的葉子的沙沙聲,輕輕地就回蕩在了耳旁。

而盛夏裏的那一株株桃樹,現下隻剩下滿枝的枯意,在風裏微微搖曳,而也是在這滿街道都是枯意的幾株桃樹裏,一顆已經很老,生命也快走向盡頭的桃樹下滿地霧照落花,彷如桃花落盡時的繽紛。

在文帝的少年執政時期,西殷和後蜀爆發了一場大戰,而也就是這場大戰,讓西殷的鎮東大將軍梁祜,開始嶄露鋒芒,驚豔下——梁祜率領著西殷當時僅剩的十萬大軍,擊退了後蜀的猛狼之師,侵入蜀地近千裏之遠,迫得當時的後蜀不得不主動議和。

當年的西殷,在那時雖氣勢如虹,但其實國力極弱,想要趁此吞並後蜀,實是方夜譚。文帝深知此理,於是這場由後蜀先挑起的兩國大戰,最後以後蜀的主動議和結束。在後蜀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以及派了一名皇子到西殷作為質子後,這場大戰,就這樣徹底平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