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考試,考生心理不免會產生緊張情緒,有些甚至是焦慮和恐懼。清除這些心理障礙最有效的方法是:準備充分,信心充足,集中精力。
考試怯場是考生的大敵,怯場狀態下必然影響考試成績。優秀考生總結出這樣一個經驗:調整好心態,穩定情緒,掌握要領,從容應考。
考試最忌粗心馬虎,很多平時學習優秀的考生恰恰會在粗心大意下出錯。因此,忙而不亂,快中求細,是考場致勝的要則。
1.有備無患,做好考前準備
考試必須不打無準備之“仗”。隻有考前準備充分,才能滿懷信心地走向考場,去贏得競爭的勝利。
在應試環境裏,僅有平時的優良學習是不夠的,還要能夠適應大大小小的一關又一關的考試。就是說不但要會學習,而且要會考試。作為學生的你不僅要做一名學習的強者,而且還要做一名考試競技場上的贏家。
審時度勢,通盤計劃
首先,要清楚自己麵臨的是什麼樣的考試,是效果考試,還是資格考試。前者是摸底,為下麵的學習打基礎。後者則是重要的影響到前途、命運的考試。我們這裏說的考試指的是後者。
其次,要清楚還有多長時間要考試。根據時間長短,安排時間複習,從總體複習階段到強化複習階段,再到重點複習階段。
最後,要根據什麼範圍的考試,製訂什麼樣的全麵複習計劃。由教師指導進行的複習,不能全由教師安排(教師不可能滿足每個個體的需求),自己需要爭取主動。長期計劃與短期計劃協調一致。
適當用壓,勞逸結合
使自己保持一定的壓力,不能搞“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常玩”,也不能搞“大考不玩,小考大玩,不玩不考”,讓自己的競技狀態保持良好。
通常壓力太大,就會過度緊張,需要適當放鬆,如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等。
營養合理,睡眠正常
飲食需要合理,適當補充營養。
休息達到正常水平最好,萬一“失眠”,可采用有關辦法解決。更積極的辦法則是,幹脆躺在那裏“回憶溫習”考試內容,把睡眠交給身體“自行主管”。如果用意識去控製,往往適得其反,因為生理睡眠特點是越在意反而越興奮,越走向願望的反麵。
熟悉考情,成竹在胸
摸清考場環境,自己去現場看一看、坐一坐,“東張西望”一番,在心理上取得主動。
大體掌握考試方向、內容等有關情況。
可能時了解一下考官情況,或大致了解輪廓,心裏也會踏實些。
依據最後考試時間,安排最後的複習時間和強度。
提前入場,舒緩緊張
提前到達考場,穩定心理、情緒,熟悉考場環境。對周圍環境和人文環境的提前熟悉,會使學生更加從容和坦然自如,避免因為趕時間,一下子麵對許多陌生人造成心理壓力和緊張而陷入混亂。應盡量避免考前一刻鍾之內還在“臨時抱佛腳”。其實對於大考來說,考的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知識,絕不是十幾分鍾可以應付得了的內容,就是說此時大局已定,平時學習好的學生會鎮定自若地麵對現實和麵對考試。
良好競技,釋放能量
麵對考試,要有積極心態,在戰略上輕視考試,在戰術上重視考試。端正心態——一張試卷一般都是難易適當;難題麵前人人平等;自己有困難的,別的人一樣會有困難;心態好,態度積極,會有相當的餘地去發揮。不要輕言考官出偏題,事實上出偏的題在重大的考試中不大會出現,它也不大可能被有經驗的審查者通過而出現在卷麵上。可以從較大的知識點麵上去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這才是有效的積極態度,決不能有放棄“認輸”的念頭,也不要怨天尤人。
試題通常實行量化評分,自己盡力發揮水平,不會有吃虧或唯獨對己不利的情況出現,隻要發揮好了,就可能勝出,成為贏家。
2.防止和解除考前焦慮
在現今的學校中,考試頻繁,小考、大考不斷,應該說,每一個學生都是久經考場的老將。盡管如此,仍會有不少學生一到考試前就焦慮不安,從而影響了考試成績。
考試焦慮有哪些表現
考試焦慮的表現各種各樣,因人而異。有的學生表現為考試前不想吃東西,食欲不好,胃不舒服;有的學生表現為考試前頭痛,頭腦暈暈乎乎;有的學生表現為考試前睡不好覺;有的學生表現為答題時手在哆嗦,雙腿打戰;有的學生表現為考試時渾身大汗;有的學生表現為考試前或考試中心跳加快;有的學生表現為考試前坐立不安;有的學生表現為考試前提不起精神來;有的學生表現為考試前總想考不好怎麼辦;有的學生表現為一聽說考試就想起過去考試失敗的情景;有的學生表現為考試前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
考試特別是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中考、高考,是學習生活中的大事,在某種程度上關係著學生的前途。學生對考試產生的一些緊張反應是不可避免的。
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學生對考試產生中等強度的焦慮是有益處的。它能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能充分調動與發揮學生的智力效應;能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精神。
而高度考試焦慮對身心健康、對智力效應、對考試成績卻是有負麵影響的。
如何防止高度的考試焦慮
(1)正確對待別人的評價
有的學生考試前和考試中總在想,如果考不好同學們將會怎樣看待我?親朋好友將會怎樣議論我?因而引發或加重考試焦慮。
考試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盡量考好,就盡了自己的職責。自己隻要盡心盡力去做就該心安理得。不能因別人的議論而左右自己的情緒。誰都希望考得好,被別人的議論所左右反而考不好。因此,不要去想別人的議論,不要去理睬別人的議論。
別人的議論有些也是不正確的,何必去受它的影響呢!別人一句不負責任的話,使你丟了幾分多麼不值得啊!
(2)正確對待自己的水平
自己的學業成績、自己的學習實力自己是最了解的。自己的考試成績與自己的學習實力相符合,就應該對考試結果持有較滿意的態度。
有些學生產生考試高度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脫離自己的學習實力的情況,盲目與學習實力強的同學去攀比,由於學習實力達不到,必然會產生緊張、煩躁的情緒。因此,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實力,適當地要求自己的考試成績是防範考試焦慮的對策。
(3)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考試焦慮與心理健康是密切相關的。心理健康水平低或存在心理健康失調的人,適應能力差,應激能力差,控製情緒能力差,因此對考試容易產生焦慮。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防範與減低高度考試焦慮的一條根本途徑。
每個學生都要學會自我調節情緒的心理方法,經常運用有關方法對考試焦慮進行預防,這是很有必要的。
3.端正考試態度,緩解考試壓力
求學中的學生,麵對各種各樣的考試,難免會有不小的心理壓力。
“一切為了孩子”施重壓
考生A:“一到考試的時候,學校和家裏的氣氛就讓人喘不過氣來。尤其是最近,爸爸媽媽幾乎放棄了正常的生活,一切為了我,不但電視機不開了,就連說話和走路都小心翼翼,唯恐弄出半點聲響來,影響到我的學習,生活上更是無微不至。父母的這些舉動,既讓我感動,又讓我害怕。害怕自己考試不成功,會辜負了他們。”
考生B:“我實在受不了我爸我媽沒完沒了的嘮叨,說什麼我將來要是考不上大學別人要笑話他們,更不能光宗耀祖了。我考大學是對自己能力的檢驗,是體現我個人價值的一種方法和途徑,跟光宗耀祖有什麼關係?他們越是這樣說,我就越煩!”
考生C:“我爸說了,隻要我能考個好大學,他就給我買最高級的筆記本電腦,就憑這,我也得好好考。”
“一切為了孩子”,這是家長們的共同心理,為了孩子的學習,家長們可謂煞費苦心:把條件最好的臥室給孩子住,給孩子做各種各樣好吃的,更有甚者為了孩子有個安靜的學習環境而在街頭溜達一晚上。但家長或許並不知道,在做這些他們引以為豪的事情的時候,孩子已經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考試前,孩子唯恐自己的成績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唯恐考試失敗。
種種行為,造成了求學中的學生心理壓力過重,想的事情過多,從而影響了在考試中的正常發揮。
如何緩解考試壓力
(1)端正對考試的態度
明白考試隻是對以前學習效果的一個檢驗,也是對已有知識的鞏固。它既不是判斷一個人聰明與否的標準,更不是評價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尺度。所以,沒有必要把考試看得過分重要,但也不要毫不重視。
(2)抱有恰當的期望值,樹立正確適當的目標
在考試前分析一下自己的實力如何,哪些是自己的長項,哪些是弱項,要清楚地知道按照自己的正常水平可以達到什麼樣的成績,不要為自己設定過高的目標。
(3)要有良好的身體準備
考前的身體狀況是十分重要的,若身體狀況不好,沒有清醒的頭腦,成績自然不會理想。即使在複習迎考階段也不要“開夜車”,每天必須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一般要達到7~9個小時)。除了保證睡眠時間外,還要有足夠的營養補充,調節我們的飲食。
(4)做好複習工作,充分準備知識
在考試之前,一定要做好全麵而充分的複習準備工作,不能存在僥幸心理,對那些看似不重要的問題也不能輕易放過,全麵複習做到心中有底是保證考試時心情穩定的前提。
(5)臨考前,要想好萬一考不好的“對策”
期中考試前要想,萬一考不好,後半學期再努力,爭取期末考好;期末考試前要想,萬一考不好,假期抓緊補習,爭取下學期追上去;中考前要想,萬一考不好,明年再考或者在工作中走自學成才的道路。這麼向前看,既有了考不好的思想準備,又有了最積極的對策和出路,精神壓力就會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