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慎言2:避開忌諱,控製自己的嘴巴(1 / 3)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半句多。說話既要有度,也要避諱。嘴上若無“把門”的鎖,不分對象,不避忌諱地信口開河,往往是既傷人又害己,甚而得罪人,到處樹敵。高水平說話,須慎言,須避諱,須尊重他人。

交際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和“禁區”,都有自己的“瘡疤”和“痛處”,一個善於控製自己嘴巴,出言謹慎的人,對此會高度警覺,巧妙回避,以知禮、守禮的話語打動人心,並贏得對方的敬重。

避免不必要的爭論

年輕人往往有股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這固然很好。但有時在閑聊時,往往會因為言語不投機而發生爭執。“爭論的背後往往孕育著危險。”此話確實一點不錯。有時,解決矛盾也許隻需要互相之間少說幾句,注意聽聽對方的意見,彼此溝通一下,這些爭端可能就會避免。

傾聽,可以使他人感到被尊重。假如你隻知道自顧自地喋喋不休,而全然不顧他人的感受,對方可能會有一種被輕視的感覺,甚至會認為你是個狂妄自大的人而以後不願再與你交往。如果你能認真傾聽別人的談話,至少他會感到你是重視他的,這對他將是一個鼓舞,他當然會以熱情和感激來回報你的傾聽。

19世紀時,美國有一位青年軍官因為個性好強,總愛與人爭辯,所以經常和同僚發生激烈爭執,林肯總是因此處分這位軍官,並說了一段深具哲理的話:任何決心有所成就的人,絕不會在私人爭執上耗時間,爭執的後果,不是他所能承擔得起的。而後果包括發脾氣、失去自製。要在跟別人擁有相等權利的事務上,多讓步一點。而那些顯得是你對的事情,就讓得少一點。與其跟狗爭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讓它先走。因為,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傷。20世紀初的美國總統威爾遜,有一名得力助手,就是財政部長威廉·麥克阿杜,他也曾以多年的從政經驗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你不可能用辯論擊敗無知的人。”

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指出:普天之下,隻有一個辦法可以從爭論中獲得好處——那就是避免它。避開它!像避響尾蛇和地震一般。十有九次,爭論的結果總使爭執的雙方更堅信自己絕對正確。不必要的爭論,不僅會使你喪失朋友,還會浪費你大量的時間。美國心理學家布斯和鮑頓曾調查了1萬例真實的爭論。他們偷聽了社會各個階層人士之間的爭論,包括出租汽車司機,丈夫與妻子之間,推銷員和櫃台服務員,甚至包括聯合國的辯論。他們用偷聽的錄音做的細致分析,使人無比驚訝地發現了一個問題:職業的辯論家,包括政治家和聯合國代表,他們的意見被接受的成功幾率反而不如走街串巷進行遊說的推銷員。其原因就在於:專業辯論的目的在於找出對方的弱點進行駁斥進而達到推翻其意見的效果,而與此相反的推銷員的目的卻是避免爭論,他們隻是盡力找出一個觀點使對方能接受、讚同或改變主意。

隻要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喜歡爭論的人往往對自己沒有信心,希望通過爭論的勝利來說明自己的水平,維護自己的尊嚴,這種想法本身就已經暴露了他們的低級自尊——企圖壓低別人來抬高自己,把別人駁得一無是處了,自己卻洋洋自得了。

當一個人的自我修養處於一種很高的境界和水平的時候,他絕不會再用爭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就如同魯迅對年輕人的提拔與指正絕不會直接指出,反而會用一些類似“黑水潭”的比喻讓對方自己意識到,都是不會傷害別人自尊的做法。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其中不僅有自我修養的提高,也存在著一些技巧:

(1)歡迎不同的意見

有這樣一句話:“當兩個夥伴總是意見相同的時候,其中一個就不需要了。”人的思維不可能是絕對的完整和全麵的,總有一些客觀或主觀的原因讓你有所忽略,那麼,有人給你提出來可謂是一件好事,提醒你注意,使你下次避免犯下更大的錯誤,你真的應該衷心地對他說謝謝。不同的意見絕對不是引起爭論的好理由。

(2)不要急於為自己辯護

人也是動物,有最基本的生理反應,就是自衛。當一遇到對抗或者是攻擊的時候,直覺就會讓你首先要去自衛,要為自己找理由去辯護,這就是爭論的開端了。因此,應該先冷靜地聽完對方所有的觀點,客觀地分析和思考,說不定就真的能從中獲得極大的益處。不要急於作出第一反應,這時冷靜是最好的。

(3)要誠實

如果發現自己真的有錯,絕對不要再試圖為此而掩蓋或找理由開脫,那隻會欲蓋彌彰。誠實地向對方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請求他的諒解,別人是無法拒絕的;也就會解除他的武裝,使他不再步步為營,也就能讓你繼續冷靜地去找出解決問題的更好方法,而不至於爭論起來。

(4)答應考慮對方的觀點

有時,不妨答應考慮對方的觀點。首先這種同意絕對是出於真心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意識到自己思維的局限性和易僵化性,所以要時時保持謙虛學習的態度和多聽取他人意見的心態。對方提出的觀點極有可能存在正確的一麵,如果暫時不能做出判斷,那麼就應該答應再花時間多考慮他的觀點,防止自己犯錯,也讓他人覺得受到尊重,爭論就不可能發生了。

(5)找出共同點

有的爭論,到最後雙方發現其實彼此的觀點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完全沒有必要去為此而爭執不休。然而,因爭論對感情的傷害已經造成,不可挽回,豈不是件憾事。因此,在最開始就去尋找雙方的共同點,既能保持雙方的良好關係,又有利於找到靈活解決的方法。正如托馬斯·傑弗遜所說:“在原則問題上堅守立場,在極端問題上靈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