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艱難的上位(1 / 2)

在香港奮鬥,“上位”這個詞經常會用到。

章鴻的確想要上位,因為現在他還屬於佳視道具組的一名臨時工,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這大半年基本上是去哪兒做工就睡到哪裏。微薄的工錢勉強夠填飽肚子——可能是因為身體突然從二十四歲回到十七八的緣故,飯量也回複到這輩子最能吃的時候。

就連寫劇本的紙和筆都是向忠叔借錢買的,“如果沒有認識忠叔這家人,我很有可能在街上討飯呢吧?”章鴻暗歎一口氣,繼續用迫切的眼神注視著周梁淑怡。底氣他是有的,要知道那可是兩大武學巨匠的代表著作,他挑選的版本又是現階段最適合表現的,雖然劇本本身的某些細節有些瑕疵……

“很不錯,”周梁淑怡從事電視這行也有十多年了,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等級的武俠故事。“很不錯”三個字已經是她排除了好幾個更強烈的語氣詞剩下的,更多的讚語被她壓下,微笑著對章鴻說,“二十萬塊,台裏買下了。”

要知道在香港,編劇並不是什麼重要而耀眼的角色,為人所熟知的有明星,有歌星,有導演,有詞曲作家,有老板……就是沒有編劇。而他們的待遇酬勞也隻能說算是工薪階層,周梁淑怡給章鴻開的這二十萬已經算是最頂尖的了。

章鴻會滿足這點錢嗎?

雖然原本的他也隻是個**絲,在香港廝混的這些日子,身上的錢最多時候也不過一百來塊,但這二十萬沒有讓他激動到滿口答應——因為這兩個劇本可不是二十萬可以買得了的。不說別的,日後光是拍個幾版電視劇就能賺多少個二十萬?

當然,章鴻腦袋裏麵可不光僅僅兩本,所以,這兩個劇本僅僅是作為他上位的憑借,他想用這個改變自己的身份,可以成為一名香港公民,可以成為一名編劇而不是一個道具組打雜。

對於周梁淑怡報出的二十萬,他正要婉拒並提出自己的想法時,周梁淑怡微笑著說道,“我其實是開玩笑的。”

章鴻愣了,他不知道哪裏出了問題,這兩個劇本賣不到二十萬?這幾十年當中,這兩個故事被翻拍了多少次?這都是用時間驗證過的啊?但周梁淑怡說之前是玩笑的,這句話很認真,因為她是看著章鴻眼睛說的。

“為什麼?”他訥訥地問出了自己的疑問,周梁淑怡明亮的眼神讓他不由自主地壓低了聲音。

“佳視快完了,”周梁淑怡說出了這句讓章鴻心驚肉跳的話,而看到後者不是很驚奇的神情,“你察覺到了?”如果是別的老員工並不奇怪,但這麼一個帶著大陸口音的年輕人竟然能看出來,她覺得有些意思。如果剛才隻是單純欣賞他編故事的能力,現在多了幾分對他本人的好奇。

也因為發現了周梁淑怡的這份好奇,章鴻大著膽子將嘴邊的話吐了出來,“而且,接下來的七月攻勢會是壓倒佳視的最後一根稻草。”佳視倒閉的原因有許許多多,硬性規定的教育節目是一個,股東經營理念的分歧是一個,許多無意義的花費更是其中之一,所謂的“七月攻勢”就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