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煩惱看淡,一本書,也可以快樂一整天。
有個富翁年紀大了,三個兒子都很能幹,但他總覺得兒子們的生活少了點什麼,不希望這種遺憾發生在孫子、孫女們身上。這一天,他對自己的五個孫子、孫女說:“今天你們去幫爺爺抓幾隻蝴蝶。”小孩子們一窩蜂地跑了出去。
大一些的兩個孫子很快就回來了,他們把自己的零食分給附近的小朋友,讓他們幫忙抓了十幾隻漂亮的大蝴蝶。
兩個孫女也回來了,她們去了很遠的蝴蝶商店,買回了幾隻珍稀的蝴蝶。
最後回來的是小孫子,他把一隻不起眼的小蝴蝶交給爺爺,拍拍身上的泥土說:“我抓了將近一天時間才抓到一隻最小的,不過,我今天玩得真開心!”
富翁滿意地笑了,對孩子們說:“其實我並不想讓你們在這麼小的年紀學習如何雇人、如何挑選商品,我希望你們發現抓蝴蝶的樂趣、對生命樂趣的追求,才是一生最大的財富。”
富翁年紀大了,對於人生自然多了感悟,年輕時為事業勞碌,為金錢奔波,忽略了享受生命,當他看到自己的兒子們與自己一樣整日工作,富翁為他們也為自己遺憾。他不想讓這種遺憾發生在孫輩們身上,希望孩子們知道:對生命樂趣的追求,是一筆真正的財富。
在我們小的時候,每個人都有很多樂趣,男孩子玩賽車、玩槍戰、玩泥巴,女孩子玩洋娃娃、玩積木、積攢美麗的卡片……這些簡單的樂趣讓我們度過了多姿多彩的童年,以至我們成年後常常回想那時候的單純。有的人會反思,為什麼手中的工資、寬敞的住房、時髦的衣物所帶來的滿足,還不如童年時的一塊糖果?因為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那麼多壓力,我們隻需要感受快樂。如果一個成年人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平心靜氣,順其自然,不去自找麻煩,他同樣可以在一杯清茶、一本書籍中得到同樣的享受。
盡管人生需要經曆很多苦難,但人生下來並不是為了受苦,而是為了實現夢想、獲得幸福。人生的真意是在曲折中感受快樂的存在。這種快樂有時存在於細微的地方,如果缺少發現快樂的眼睛,你就會錯過它。那麼快樂是什麼?快樂並不是每次考試都考全班第一,而是當你看到名次不夠理想,委屈得想要哭泣時,突然發現一直很差的科目比上一次進步了十幾分。那時你知道,你的努力有了價值,盡管沒有達到目標,卻依然證明了你的能力。
孫先生隻有初中文憑,他沒有什麼特長,下崗後也找不到正經工作。幸好父母留了兩套住房給他,靠著出租房子收租金,孫先生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可是,一年前,孫先生學著別人做生意,賣掉了一套房子。生意失敗後,孫先生的資產所剩無幾。他每天都長籲短歎,認為自己明天就會喝西北風。妻子經常勸他想開點,但沒有任何成效。
一天孫先生正在發愁,7歲的女兒真真學著他的樣子歎了口氣。孫先生問:“真真,你歎什麼氣?”真真用稚嫩的聲音說:“我怕將來找不到好婆家!”孫先生和孫太太哈哈大笑,孫先生說:“你才多大,就想這麼久以後的事!”孫太太說:“是啊,今天的事都煩不過來,你竟然有心情去煩明天的事。”孫先生聽出太太話中有話,仔細一想,這話挺有道理。明天的煩惱明天再想,重要的是把今天的事做好。
沒有生意頭腦的孫先生投資失敗,變得唉聲歎氣,總擔心明天就要破產。直到看到女兒也學著自己愁眉苦臉,孫先生才意識到:明天縱然有無窮無盡的煩惱,至少先要把今日過好,把今天的事做好。
人的煩惱沒有窮盡,不用等到明天,我們就知道明天一定會有新的煩惱,既然如此,為什麼要讓它提前來臨?把今天的事做好,把今天的日子過好,明天的事明天再說,這就是快樂的秘訣。今天還沒過完,就擔心明天的事,這不是深謀遠慮,而是杞人憂天。我們不能逃避煩惱,但也不要主動去找它。它來了,我們通過努力排除它的根源,再通過自身的健康心理消化它的影響。它不來,就不用整天惦記它,樂觀一點,等它來了再說。何況,根據社會學家的調查,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們擔心的事並未發生,都是人們自己嚇唬自己。整天煩惱的人,實際上是為了百分之十的可能,錯過了百分之九十的快樂。
李白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人說這是一種及時行樂的思想,但隻要不是揮霍青春、浪費生命,及時行樂其實是一句至理名言。什麼是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生是自己臨死的時候回想起來,首先湧向身體的是一種安樂的感覺,而不是滿滿的遺憾。一個人隻有認真體會過生命,細心接納過他人,享受為夢想努力的過程,他才是充實的、快樂的,他的人生才不是單一的、單薄的。問問自己:“我快樂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從現在開始體味生命的美好,過真正有滋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