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主持人一愣,現場也都一片嘩然,因為很少有人會在這個節骨眼放棄,而且這可是現場直播,全國觀眾都盯著他,他怎能說放棄就放棄呢?別人又會怎樣看待他的“退縮”?但他似乎心意已決,主持人十分惋惜地連問了3次:“真的放棄嗎?你確定不會後悔嗎?”他依然點頭,堅定地說:“真的放棄,我不會後悔,因為應該得到的已經得到了。”這樣,他就隻回答了9道題,實現了自己的家庭夢想,卻沒有向終點發起衝擊。
這時,另一位主持人依然不放棄,又激問他:“如果將來你的孩子長大了,看到了這期節目問你那天為什麼放棄了,你會怎麼說?”他說:“我會告訴孩子,人生不一定要走到最高點。”主持人追問:“那你的孩子如果說他以後隻考80分就滿足了,你怎麼說?”答題者微笑著回答:“如果孩子不覺得難過,而且也的確付出了應該付出的努力,那麼我認同!”
台下掌聲雷動。
顯然,大家都被他這種在得失麵前所保持的那一份淡定從容打動了。有時候,適時地放棄並不是退縮,而是一種冷靜的智慧、一種成熟的象征。成熟並不意味著你更加懂得去珍惜什麼,而是你更加明白適時放棄的重要。得失之間,淡定才是美。
享受當下的人懂得適當放棄、懂得超脫!生活也需要“有所為才能有所不為”,因為有所得,就必有所失。不要妄想有求必應,上帝不會那麼眷顧你、滿足你。如果你太過自信,隻能成為生活的弱者。要想得到更多,就必須要放棄某些東西。人們常說,盲人的耳朵最靈,是因為眼睛看不見。的確如此,因為眼睛失明,必須豎著耳朵聽,久而久之,耳朵的功能達到了超常的發揮。生活中也一樣,當你追求的某種功能充分發揮時,其他功能就可能退化。因為生活是公平的,有所得就會有所失,所以,不要過分計較得失,相信生活會給你最圓滿的答案。
“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麵對,不一定最難過;孤獨,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擁有。”請不要再計較那些個人得失,凡事不要太在意,更不要太強求,就讓一切隨緣。你可能因為某個理由而傷心難過,但你卻能找個理由讓自己快樂。永遠在得失麵前保持一種超然的淡定,總有一天,你定能發現生活中被你忽視了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