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欲罷不能的傾訴欲——璩美鳳和萊溫斯基(3 / 3)

郭玉玲和特裏普“一本真誠”地傾聽著,“幫助”她們度過心靈的空虛失落。是的,她們在傾聽著,但在沉靜傾聽的“冰山一角”之下,湧動著波濤滾滾的妒忌洪流:她憑什麼擁有眾人的讚美和掌聲?她憑什麼擁有一個健康而年輕的身體?

也許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注定都要遇到一個使自己遭受滅頂之災的“命門”人物。璩美鳳和萊溫斯基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錯誤的郭玉玲和特裏普。

璩美鳳在難以啟齒的慘痛事實發生後,不斷想起郭玉玲對她說過的一句話:“為什麼美好的事都發生在你身上?”其實這句明顯帶有鑽“牛角尖”心理的話,已經在預示著對璩美鳳的妒忌心理早已經纏上郭玉玲了。而特裏普在後來接受傳媒采訪時曾這樣抱怨:“我知道我自己長的醜陋,就因為這樣你們對我不公平。”這一句“抱怨”,暴露出特裏普的不平衡心理早已存在。

在事件的各種報道中,令很多媒體讀者感觸更深的,並不是郭玉玲和特裏普如烈火一般的妒忌心,而是在強烈妒忌心理推動下,她們毀滅對方的手段是如此的從容。

報道說,即使是在事件發生後,郭玉玲還一直與璩美鳳保持密切的聯係,甚至可以代記者聯絡璩美鳳,提出邀訪事宜,但在另一方麵,她卻又不斷地向媒體“爆料”,提供璩美鳳的交友內幕。

而特裏普在事件已進入一片喧囂之時,仍然有條不紊地聯絡並配合獨立檢察官斯塔爾展開深入調查,帶精藍裙、紅色領帶等等等等,事無巨細,一切拱手送入斯塔爾的囊中。在後來國會彈劾克林頓的報告中,據說單單細節就達上千頁紙,看來特裏普“功不可沒”。

在某種意義上,郭玉玲和特裏普似乎還是捉奸的“有功之臣”。

但在兩件事發生後,雖然所有媒體都極盡能事地報道,但在對待郭玉玲和特裏普的態度上,所有的媒體似乎全部約好了似的,都把厭惡的情緒投向郭玉玲和特裏普。一些媒體直接把郭玉玲和特裏普描寫成“惡魔”。

特裏普讓萊溫斯基嚐到了刻骨銘心的滋味,而特裏普本人也在得逞後陷入困境。由於“告密”,她淪為美國人眼中的“背叛者”“壞女人”“擅長蜚短流長的長舌婦”,她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郭玉玲則被重判要坐牢房,台灣媒體在集體娛樂挖苦璩美鳳的同時,同時都對郭玉玲發出不屑的感歎。

璩美鳳後來曾有一段字字滴淚的感歎——昔日的友誼,當場成為毒藥。交之愈深,殺傷力愈強。當摯友變成殺手時,下刀之斧可謂瀝瀝見血。郭玉鈴妒氣激生,怒意洶湧,再加上有橫刀奪愛的欲望,非得把白雪公主換成黃臉婆子,不然誓不罷休。她還說,我好像都是被我的“死黨”出賣的。我小時候有個經驗,也是被我的死黨出賣的,現在長大了也是一樣,被我最貼心的好朋友出賣了。

璩美鳳悲歎自己每次都被自己的“死黨”出賣,而美國的特裏普則與璩美鳳情況相反,據報道,特裏普出賣過自己所有的好朋友。

其實,一方妒忌心理的生成與另一方不斷的傾訴也是有關的。

一方越是傾訴隱私,與另一方的距離就越近,另一方心理的不平衡感就越強,也就越發感到自己的差距,接著心理就不斷產生牛角尖:“為什麼她就比我好,她也不過如此,為什麼她就過得比我好?”這種負麵心理持續地發酵,就可能由量變引起質變,最終“心魔出竅”。

人生之路有時就那麼艱難,上帝可能會讓每個人都受到各種考驗。而在多種考驗中,控製住自身中揮之不去的妒忌心,使之不至於“利劍出鞘”,這才是防患於未然的王道。